馬紅


文章編號:WHR2018071001
【摘 要】 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方法:選取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依據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患者45例,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對比兩組的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心理狀況顯著好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顯著好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討論:結合不孕不育患者的情況,實施心理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心理護理;不孕不育;生活治療
現如今,人們所面臨的生活、就業壓力十分巨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孕不育的產生幾率。不孕不育患者得知自身的情況后,會存在很大的心理壓力,相繼產生焦躁、抑郁、煩悶等負面情緒[1],嚴重影響到生活水平。本文分析了心理護理應用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為臨床研究豐富了理論依據,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依據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與患者及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存在心、肝、腎、血液等合并癥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中,年齡為21~34歲,平均年齡為(28.7±6.3)歲,不孕不育年限為3~5年,平均年限為(4.2±2.4)年。其中,30例原發性不孕不育,60例繼發性不孕不育。所有患者的基礎資料經過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療方式,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如下:1)加強溝通交流: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給予患者生活上的關懷,耐心傾聽患者的聲音,注重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技巧,向其講解不孕不育的醫學知識[2];2)心理護理干預:不孕患者在長期的壓力下,極易產生焦躁、抑郁、煩悶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如讓患者多觀看一些喜劇節目,使患者將內心的負面情緒排解出來,保持良好的心態狀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3)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掌握放松訓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患者通過鍛煉使身心放松下來[3]。
1.3 指標觀察
依據本院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等。
1.4 統計學分析
針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P<0.05時,表示組間數據經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法,經對比,觀察組的心理狀況顯著好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法,經對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顯著好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上來說,不孕不育主要是指夫妻雙方
性生活正常、沒有采取避孕方法,且未能成功受孕的情況。不孕不育主要分為原發不孕和繼發不孕兩種類型,原發不孕主要是指一直沒有受孕,繼發不孕主要是指存在受孕經歷、后期各種因素所導致的不孕。不孕不育的問題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從臨床數據中分析,發現有13%左右的育齡夫婦存在不孕不育的情況,造成不孕不育的發病機制有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
不孕不育是婦產科室中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類型,發病部位為生殖系統,又叫做不孕癥。不孕不育主要分為不孕癥和不育癥兩大類型[4],主要是指育齡男女有一年及以上性生活,且沒有任何避孕措施的情況下未能懷孕。引起不孕不育的因素有多種,如排卵障礙、輸卵管障礙和精液障礙等。不孕不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疾病,不會影響到患者的的身體健康,但會給其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嚴重影響其生活水平,影響其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婚姻等。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不孕不育的治愈率有所提高。從大量的臨床資料中可得知,許多不孕不育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焦慮、煩悶、恐慌、緊張等負面情緒。因此,為了降低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負擔,就要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常規護理難以應用于該類患者,這就需要強化心理護理的內容,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5]。心理護理是現代護理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強化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基本情況,充分借用心理學理論,掌握心理疏導的方法,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進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
本次研究中,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數據表明,觀察組的心理狀況顯著好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顯著好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不孕不育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祝珺珺.心理護理對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8):284-285.
[2] 王紅玲.施行心理護理干預對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緒影響的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44-245,247.
[3] 陸衛.心理護理對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探究[J].醫藥前沿,2017,07(26):302-303.
[4] 牛吉峰,孟慶婷,韓冰兵,等.心理護理對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14):145-146.
[5] 雷欣欣.不孕不育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對改善其不良情緒的效果[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