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桂艷


文章編號:WHR2018072015
【摘 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用于重癥肌無力(MG)患者護理的效果及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MG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士的工作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MG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臨床護理路徑;效果;工作效率
重癥肌無力(MG)是經肌肉接頭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多感覺肌肉疲勞,且在活動后加劇,于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和休息后減輕[1]。在過度疲勞、手術、情緒、感染、用藥不當等因素下MG可加重或是復發,甚至可引起危象。臨床護理路徑是指護士針對疾病的特點,制定最優標準化護理流程。本院對于MG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內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MG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2.22±2.07)歲。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2.17±2.10)歲。女護士18例,男護士2例(兩組護士相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術前常規禁飲禁食、完善檢查,術后生活護理、體位護理、用藥護理等。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選擇神經內科的1名主治醫生、護士長、3名責任護士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具體如表1。
1.3 觀察指標
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病人的情緒變化。SAS評分≥50分/SDS≥35分即可評定為焦慮/抑郁狀態。分數越低表明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況越輕。
2)采取本院自制的護理標準評價護士的工作效率,較高:根據標準流程實施臨床護理,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保證質量的完成;一般:根據標準流程實施臨床護理,不過有一項尚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操作;較低:尚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數據用(±s)表示,作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2.2 比較兩組護士的工作效率
觀察組護士的工作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3 討論
MG屬于一種自身免疫病,多累及神經肌肉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大約75%的MG患者會合并胸腺瘤,目前手術切除胸腺屬于治療MG的重要手段之一。MG屬于一種癥狀逐漸加重、易復發的疾病,且多缺乏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患者多存在較重的心理負擔,這對患者術后康復不利,故對于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傳統的常規護理,護士的分工主要以任務為主,較難向患者提供連續、主動和全面的護理。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可使護士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改變,積極主動工作,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制定有預見性、計劃性、細致化的標準護理流程,保持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故可節省護士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2]。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護士所制定的醫療護理程序,其以固定時間作為周期,以方式、目標和效果評價作為橫軸,所制定的詳細、科學、具體的護理計劃[3]。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士的工作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經過本次研究發現,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增加護士跟患者之間的交流時間和機會,增強患者對于疾病的正確認知和參與機會,也可調動患者的參與積極性。護士依據臨床護理路徑表實施護理,可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且及時疏導,從而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而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同時也可使護士的工作責任心增強,規范護理流程,促進護理服務質量提升。且臨床護理路徑具有時間性和計劃性,故可有效避免護理差錯,且可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 對于MG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且可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玲玲,高永平,魏素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6,37(12):1903-1905.
[2] 彭阿麗,張小娜,康錦.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肌無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世界中醫藥, 2015,(a02):1286-1287.
[3] 孫桂香.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肌無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