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關于過年的影像里悄然記錄下了中國的社會之變。
1975年春節,廣州越秀公園,一家人出游留影,背景寫著“風景這邊獨好”。春節期間,許多家庭選擇出游、拍全家福。春節在公園留影成為許多家庭相冊必不可少的一張。
(攝影/蒙敏生)
1976年2月2日,北京舉行春節環城賽跑,女子長跑運動員在天安門前起跑。1956年,北京舉辦第一屆春節環城賽跑,除去一些歷史原因中斷外,此后每年的農歷初三都舉辦這一賽事。春節環城賽跑成為北京人的春節記憶。(攝影/ 顧德華)
1978年2月,春節期間,北京市民在觀看曾禁演多年的舊影片海報。當年,為滿足市民節日期間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文化部門在春節期間上映了20多部影片,其中有新攝制的,也有被“四人幫”禁演多年的好影片。(攝影/王德、孫毅夫)
1977年2月9日,上海益民食品五廠糖果車間,工人在為春節生產一批“大白兔”奶糖。過年期間,不少家庭的糖盒里都可以找到大白兔奶糖的蹤影,“大白兔”奶糖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攝影/徐義根、夏道陵)
1979年1月22日,上海商業區南京路,春節前夕顯得格外繁榮。許多商店修飾一新,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不少商店還恢復了傳統商品的經營。從早到晚,南京路上熙熙攘攘,人們歡樂地購買年貨。(攝影/楊溥濤)
1982年春節前夕,北京,人們在排隊等待理發。(攝影/蔣鐸)
1980年2月4日,山東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社為春節趕印年畫。有“年畫之鄉”之稱的山東省濰縣楊家埠大隊的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齊名,是中國三大民間年畫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這種年畫地方色彩濃郁,富于民間傳統,造型夸張,色彩鮮艷,受農民的喜愛。除在山東以及鄰近省份銷售外,還外銷出口一部分。(攝影/時盤棋)
1984年春節前夕,上海玩具公司舉辦了“上海玩具迎春展銷會”,展銷了機動玩具、長毛絨玩具、充氣玩具、搪塑玩具及童車等1300多個品種,其中新產品達200多種。圖為孩子們在挑選玩具。(攝影/張平)
1986年1月27日,春節前夕,廣東茂名化纖聯合總廠趕制帶有雙喜字樣的毛毯供應市場。這種毛毯是青年男女結婚時愛購買的床上用品。(攝影/李長永)
1988年2月初,隨著春節的臨近,湖北武漢中心百貨大樓,前來選購電視機的人擠滿了大廳,為的是買一臺電視機回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20世紀80年代,冰箱、洗衣機、電視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攝影/周國強)
1989年11月30日,臨近春節,當地人在挑選美女掛歷。掛歷是歲末的重要禮品,有的單位將其作為職工福利。年底送掛歷成為一種人情交際。20世紀80年代,掛歷市場開始以美女形象為主,有的掛歷生產廠家為了擴大銷售,使用的女性照片尺度也越來越大。
1997年2月12日,春節期間,北京地壇公園南門舉行的社會福利千萬元大獎福利彩票銷售活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朝陽區農民李巨朋中得頭獎——一輛桑塔納轎車。(攝影/張燕輝)
2002年2月4日,春節到來之前,貴陽市小河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公開銷毀價值十多萬元的煙花爆竹。1993年前后中國開始禁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帶動下,短短幾年時間,全國絕大多數城市宣布在中心城區禁放煙花爆竹,而在中心城區之外的區域,大多數城市也限定了燃放煙花的時間。
(攝影/吳東俊)
2011年2月7日,香港, Louis Vuitton商店門前,一名內地游客在給嬰兒喂奶。香港政府稱,2011年超過650000名游客到香港過春節。境外旅游和掃貨逐漸成為中國人的春節“節目”。(攝影/Bobby Yip)
2013年2月14日,正逢情人節,北京地壇春節廟會萬人相親大型公益活動上,家長來給孩子相親,用相機拍墻上的資料。(攝影/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