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紅 秀琴


文章編號:WHR2018071018
【摘 要】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有效性。方法:隨機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參與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兩組,將采取常規方法治療的31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的31例患者設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總出血量、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77%)較對照組(74.19%)更高,治療后總出血量較對照組更少,并發癥發生率(9.7%)對照組(35.5%)更低,組間對比P<0.05。結論:對產后出血患者給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并能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產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式B-Lynch縫合術
產后出血是剖宮產手術的常見并發癥,其危險性極大,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臨床中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產后出血患者進行治療。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對其治療效果作如下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參與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31例)與對照組(31例)。研究組患者年齡為20~38歲,平均(27.8±3.0)歲;孕周36~42周,平均(38.7±0.5)周;初產婦23例,經產婦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0~37歲,平均(27.5±2.9)歲;孕周37~42周,平均(38.5±0.6)周;初產婦21例,經產婦10例。統計學分析顯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上述資料的差異不顯著,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且凝血功能正常,無出血性疾病家族史,未見胎盤粘連、植入,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的相關要求,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研究知情通知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按摩子宮、藥物止血等處理。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宮腔填塞紗條、子宮體及靜脈注射縮宮素、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結扎等常規方法治療。研究組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具體措施如下:1)經宮體注射250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用藥物為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94183。2)改良式B-Lynch縫合術:首先需對宮腔進行探查,將子宮內殘留積血清除,在確定出血點后,手術醫生將雙手置于患者子宮和膀胱后方,并朝下按壓子宮,以1號微喬線向子宮下橫切口處距右側切口邊緣3cm處向宮腔進針,對子宮漿肌層、子宮肌底、宮角處依次進行褥式縫合,之后縫合子宮肌底、后壁、宮頸,在子宮韌帶處向后壁宮腔進針,出針部位為左側后壁;對左側后壁子宮漿肌層、子宮肌底、子宮前壁進行褥式縫合,出針部位為子宮切口下緣左側,在止血成功后對子宮切口進行縫合,在陰道出血顯著減少或停止時關閉腹腔。
1.3 評價標準
1)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子宮收縮完全,再無出血;有效:患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子宮收縮明顯,術后出血量有所減少;無效:患者生命體征惡化,子宮收縮不明顯,子宮持續出血[1]。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2)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出血量。
3)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統計學軟件為SPSS 20.0統計軟件包,分別用例數(百分率)、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并分別對數據實施卡方檢驗和t檢驗,在P<0.05時判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較對照組的74.19%更高,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1。
2.2 研究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出血量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總出血量為(855.9±129.8)mL,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出血量為(1184.5±201.4)mL,組間差異顯著,統計學分析顯示t=7.636,P=0.000。
2.3 研究組、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9.7%,相比于對照組(35.5%)更低,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婦產科中一類常見的并發癥,具體是指產后24小時內出血量達到500mL以上,多因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等引起,其危害極大,嚴重者可致死,需盡早進行治療。臨床中多采取按摩子宮、使用縮宮劑、宮腔紗布填塞、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結扎等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其療效尚不十分理想。本次研究中本院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對部分產后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用藥后可快速起效,作用持續時間在2小時左右,該藥具有較強的宮縮效果,可使胎盤剝離面血竇關閉而起到止血效果。仲海平、陳玉平[2]的研究認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高血壓患者應慎用,對羊水過多、多胎妊娠、貧血、宮口近開全手術、試產時間過長者需嚴格控制用藥劑量。改良B-Lynch縫合術主要是通過縱向捆綁、縫扎、壓迫的方法擠壓關閉子宮壁血管,進而起到止血效果,有助于降低子宮切除率,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總有效率高達96.77%,患者治療后總出血量僅為(855.9±129.8)mL,并發癥總發生率僅為9.68%,以上指標均優于采取常規治療的患者,組間比較P<0.05,本次研究結果類似于肖先緒、鄭紅梅[3]的研究結果。
可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崔文華,底建敏,張國華,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2):3710-3711.
[2] 仲海平,陳玉平.改良B-Lynch縫合聯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J].江蘇醫藥,2015,41(22):2744-2745.
[3] 肖先緒,鄭紅梅.改良B-Lynch縫合術聯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07):95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