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連

文章編號:WHR2018072019
【摘 要】 目的:探究多層螺旋CT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分析,均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同時給予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分析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結果:在多層螺旋CT診斷中,46例為陽性,4例為陰性。診斷準確率為92.00%(46/50),特異度為66.67%(2/3),敏感度為95.74%(45/47),與冠狀動脈造影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中,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與在多層螺旋CT檢查中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兩組診斷方法對比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可以取得滿意的診斷效果,診斷準確率較高,誤診與漏診率較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冠心病;臨床診斷;價值
冠心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主要高發(fā)群體為老年患者,但是近年來冠心病發(fā)生率在不斷上升,且呈現年輕化發(fā)展趨勢[1-2]。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昏厥、眩暈、呼吸不暢、惡心、胸腔疼痛等,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需要及時給予診斷與治療,以便確保良好的預后。通常在臨床上冠心病的診斷主要標準為冠狀動脈造影,并以此為診斷金標準,但是這種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風險,會對患者血管造成損傷,且診斷費用較高,普及度較低。隨著多層螺旋CT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冠心病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本次研究中,對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分析,入選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為46~78歲,平均為(57.3±3.6)歲。排除造影劑過敏者,嚴重失代償性心功能不全與心律不齊者,肝腎功能不全者等。
1.2 方法
1)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在檢查之前需要常規(guī)鋪巾消毒,對診斷的相關設備與機械等進行準備,并在患者橈動脈或股動脈部位進行穿刺,及時給予局部麻醉處理,之后需要在肘靜脈部位注射冠狀動脈造影劑碘海醇,其注射的速度控制在5ml/min,使用的造影劑量為1.8mL/kg。
2)多層螺旋CT診斷:需要準備好多層螺旋CT儀器,在檢查4小時前禁水禁食處理,如果患者心率低于70/min,在必要的時候需要給予25~50mg的用倍他樂克,護理人員正確指導患者呼氣練習,并確保能夠持續(xù)憋氣10s以上。之后需要在患者肘靜脈注射60~80mL的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從氣管分叉逐漸到膈肌的左下方2cm部位,之后進入到心臟與冠脈容積進行掃描,采用0.6mm×64層掃描模式。對患者冠狀動脈的節(jié)段進行逐層掃描與分析,并對冠脈病變部位與狹窄部位進行了解,電壓設置為120Kv,管電流設置為900mA,螺距設置為0.2mm,層厚控制為0.6mm,將掃描時間控制在10~12s,球管旋轉的周圍為0.33s/周。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診斷儀冠狀動脈造影為金標準,對多層螺旋CT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與準確率進行了解。在判定標準中:輕度狹窄:冠狀動脈的狹窄面積為50%以內。中度狹窄:狹窄面積為50%~75%。重度狹窄:狹窄面積為75%~100%。完全閉塞:狹窄面積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率表示計數數據,行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效果對比
50例患者采用金標準診斷,其中47例為陽性,3例為陰性。在多層螺旋CT診斷中,46例為陽性,4例為陰性。診斷準確率為92.00%(46/50),特異度為66.67%(2/3),敏感度為95.74%(45/47),與冠狀動脈造影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2.2 兩組狹窄程度對比
50例患者中,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冠狀動脈完全閉塞6例,重度狹窄11例,中度狹窄13例,輕度狹窄17例,非狹窄3例。
50例患者中,多層螺旋CT診斷為冠狀動脈完全閉塞5例,重度狹窄10例,中度狹窄13例,輕度狹窄18例,非狹窄4例。兩組診斷方法對比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冠心病比較常見,該病的死亡率較高,該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影響到患者生命健康。隨著人們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老年人口的不斷上升,該病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增加[3-5]。針對該病具有較長病程的患者,如果沒有給予有效的治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會明顯上升,從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為了盡早給予診斷與盡早治療,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應及時給予有效的診斷處理。良好的診斷方法可以提高診斷準確率,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盡早確診與治療會降低經濟負擔,會縮短疼痛時間與治療時間,促使患者盡早恢復。
在對冠心病的診斷過程中,冠狀動脈造影通常為診斷金標準,診斷效果較好,在進行檢查的時候通常會采用介入操作方法,這種方法屬于有創(chuàng)侵入檢查,需要插管動脈,具有一定的風險,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害。并且這種檢查的經費較高,部分患者不愿接受這種方式檢查,部分醫(yī)院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這種檢查設備不足,從而使得這種檢查普及度不高。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癥狀,會影響到檢查效果,造成較大的傷害。隨著多層螺旋CT在臨床上的廣泛運用,在冠心病的診斷中,多層螺旋CT診斷技術的應用價值較高,其檢查速度較快,屬于無創(chuàng)檢查,具有較好的安全性,且經費較低。隨著多層螺旋CT技術的不斷完善,其診斷效果越來越好,掃描范圍較大,且操作比較簡單快捷,能夠對冠狀動脈的各種情況進行詳細顯示,從而可以及時了解病灶具體情況,以便根據病情提供相關的治療依據。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可以取得滿意的診斷效果,能夠顯著降低漏診與誤診現象,其準確率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洪莉,顧翔.多層螺旋CT在冠心病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存在問題[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05):50-52.
[2] 莊欣,楊庭樹.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內科雜志,2010,14(07):437-438.
[3] 唐陶富.多層螺旋CT冠狀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04(20):14-16.
[4] 王立學.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2,23(17):46-49.
[5] 姜增譽,李健寧.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09(05):5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