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瑋
大數據時代下,加快傳統公共圖書館轉型發展速度,向移動化及數字化方向轉變,重新定位圖書館館員的崗位角色,而交互性、快速式及實時化的圖書館協同服務場景要求館員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主動轉變自身理念不斷增強信息素養,熟練掌握大數據管理技能,做到重塑自我及面向未來,確保大數據時代下公共圖書館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本文以大數據時代為切入點分析其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就提出具體的信息素養提升措施進行深入探究,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自2011年大數據概念被首次提出后,尚未形成確切定義,往往被認為是無法短時間內使用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進行數據抓取、數據管理、數據處理的集合。同時,大數據演變發展屬于歷史過程的范疇,與人們日常生活日常生產間關系密切,通過分析數據基本可實現細節化測量人類情緒及行為的目標,換而言之充分發揮大數據量化信息的作用能推測出人們日常生活日常生產間行為情緒。公共圖書館作為網羅知識搜集信息的重要來源,于大數據時代下全面分析其技術特征及特點,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館員培養措施,真正意義上服務于受眾提供更多海量信息選擇,是傳統圖書館信息無法替代無法比擬的優勢。相較于傳統圖書館信息來源可靠性、目標純粹性及信息來源準確性,海量數據中重復無用數據較為龐大且數據價值密度相對低下,而如何甄別處理無用數據,是圖書館館員所面臨的全新挑戰。鑒于此,本文針對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館員信息素養提升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1 豐富館藏資源
大數據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涌現出大量具有典型大數據時代特征的新型文獻資源。除去正式出版紙質文獻資源及數字化文獻資源外,各種類型數字化資源呈現爆炸式增長且數據量級日趨增長,造成所涉及的信息范圍不斷擴大且數據類型更為多樣。同時,按格式類型,文獻資源格式可分為衛星地圖、三維虛擬、動畫、視頻、音頻、網頁、富文本、超文本、圖片及傳統文本,一定程度上豐富館藏文獻資源類型。大數據技術及理念的出現帶動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模式管理模式的革新,優化傳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模式,為建設出讀者廣泛參與的圖書館資源評價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2 拓展服務空間
大數據時代下公共圖書館借閱服務處于持續升級優化的狀態,以互聯網技術及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大數據技術能靈活運用海量數字化出版資源,向用戶提供多場景、專業化、定制化、個性化及精準化的文獻信息服務及相關衍生服務,成為專題服務或學科服務的信息支持,開拓文獻資源服務工作領域,例如:學科專業文獻大數據服務、文獻大數據情報分析、文獻數據互聯網開放存儲服務、文獻數據互聯網遠程傳遞、文獻數據下載獲取、網上文獻數據檢索、文獻數據虛擬參考咨詢及移動圖書館服務等。此外,即便云計算及數據挖掘技術削弱公共圖書館信息中心地位,但是大大提升其整合服務能力,擺脫以館藏文獻資源進行服務的限制。
1.3 升級讀者需求
從公共圖書館角度來看,大數據時代下讀者角色向用戶角色轉變,換而言之廣大城市居民均屬于讀者或用戶范疇,不止需要重點關注服務對象閱讀需求,更需要關注服務相關聯其他潛在對象的閱讀需求。同時,從讀者用戶角度來看,數字化遠程網絡線上服務彌補原有讀者與圖書館間溝通方式或對話方式的不足,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再停留于基礎化服務或標準化服務的層面,提供更為便捷自主的閱讀服務。即便大數據時代下用戶可通過移動終端等線上網絡渠道獲取豐富數字文獻資源,但是追求線下良好場景體驗及過程享受逐步成為用戶步入圖書館的動力,客觀上要求公共圖書館適當開展文創體驗消費。
2.1 管理理念陳舊
從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水平來看,大部分館員管理理念相對傳統陳舊,無法與大數據時代要求相吻合,停留于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層面,其行政色彩較為濃厚且其管理使命僅僅為以館為中心以書為中心的被動式陣地服務階段,過于重視保管存儲文獻資料完全忽略服務質量。同時,部分館員尚未從根源上認識到公共圖書館自身公共資源服務社會的角色定位,對于互聯網思維及用戶思維的理解不夠充分,忽視關注讀者用戶需求,僅僅將互聯網技術視為解決信息傳播問題的工具,難以實現互聯網+圖書館模式深層次革新的目標,造成公共圖書館與信息技術間融合過于淺顯、過于被動及過于單一,甚至無法向主動專業服務轉變。
2.2 組織能力較弱
傳統公共圖書館館員普遍存在以館為中心的問題,即上班后呈現“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狀態,往往與社會各方面交流接觸幾乎為零,無法及時掌握讀者用戶的閱讀需求且了解工作相對滯后。同時,部分圖書館館員對于公共圖書館自身品牌認知度及權威性的認識不夠成分,其自身職能自信及崗位自信嚴重不足,尤其是對接社會資源或整合資源共享等方面缺少高效有力的手段。同時,對于以讀者為中心組織各種交流分享活動僅僅停留于應付上級領導完成目標任務的層面,造成所調用的社會資源能力遠遠不足且活動缺乏創意及影響力,導致活動無法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2.3 法律意識不足
自我國頒布《公共圖書館法》以來,明確規定“嚴格保護網絡環境下讀者個人信息”,換而言之公共圖書館肩負著保護讀者個人信息、借閱信息及其他可能涉及讀者隱私信息的義務及職責。即便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共享為用戶提供便捷閱讀服務,但是產生一定的信息安全威脅。一旦圖書館館員自身信息保密意識不足或無意識透露泄露用戶行為信息則直接侵害用戶隱私權,甚至埋下安全問題隱患。同時,除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外,大部分公共圖書館館員對于著作權、版權及知識產權等方面法律法規掌握程度、應用程度及研究程度遠遠不足,尚未形成法律法規意識。
大數據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館員以熟練掌握數據庫技術、互聯網技術及計算機技術應用要點為核心要求,掌握各種數據分析處理流程且精通常規人工檢索及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為用戶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信息查詢服務。同時,由于網絡數據信息往往復雜多變且時常處于無序狀態,客觀上要求圖書館館員具備較強的數據挖掘能力及數據分析能力,便于及時處理各種數據信息,大大提高數據篩選及信息整合的工作效率。此外,圖書館館員必須具備提煉檢索核心內容、分析處理檢索課題的能力,側重于培養其鑒別真假消息及判斷信息價值的直覺,有效整合各類文獻信息資源,向讀者提供更為精準高效的服務。
4.1 轉變傳統思維
在實際提升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秉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側重于轉變引領館員工作思維及工作理念,以主動轉變傳統思維為前提條件不斷增強館員綜合素質水平及工作能力,將館員綜合素質水平視為推動公共圖書館發展的“軟實力”并且積極探索工作方式,引導館員主動了解深入學習大數據信息技術,樹立大數據思維及意識,真正意義上做到擁抱大數據時代。同時,我國公共文化發展時期相對短暫,造成大數據工作思維模式長期處于缺失狀態,而缺失現狀為公共圖書館館員轉變自身工作理念提供良好的契機,鼓勵圖書館館員不斷學習數字化技術及相關知識,確立數字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思維。
4.2 革新服務手段
大數據時代下我國公共圖書館向泛在化服務模式轉變轉型,而轉型期間涌現出全新的服務方式及服務手段。為了實現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管理技術及傳播技術與圖書館管理服務相融合的目標,公共圖書館持續改善自身管理環境豐富相關管理數據,大大增強圖書館數據分析能力,以用戶環境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滿足讀者用戶日趨專業化的閱讀需求。同時,增強公共圖書館基礎服務及線上線下的建設力度,實現全年基礎服務7×24的響應目標,盡可能構建出具有圖書館特色的服務模式及發展模式,突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個性。此外,公共圖書館自身發展以符合城市經濟及社會發展為基礎。
4.3 重視人才引進
在實際提升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通過建設專業人才管理機構等方法制定人才引進及人才培訓長期的計劃方案不斷增強館員綜合素質水平,加大對于圖書館館員崗位培訓及技能教育的重視程度,尤其是除日常教育外,選派具有技術基礎的專業館員進入互聯網公司學習或進入其他地區圖書館跟班學習,幫助館員真正意義上認識到培養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時,公共圖書館快速轉型期間盡早引進數據館員崗位,實行多維度人才評價機制,適當引進技術項目帶頭人,有助于形成專業化及復合性的人才隊伍。此外,充分發揮高等院校人才資源及社會專家等外部力量的優勢,搭建專業咨詢團隊。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對公共圖書館館員職業道德及信息素養均提出嚴格標準及全新內涵,客觀上要求館員全面思考自身崗位價值及發展方向,將以用戶為中心理念貫穿于管理過程始終,站在歷史高度及全局高度,樹立圖書館館員崗位責任感及崗位使命感,提倡共融分享及專業奉獻的精神,真正意義上做到服務于社會,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經濟價值及文化價值。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大數據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轉型發展關系是不可阻擋的主流趨勢。同時,由于圖書館館員是推動公共圖書館長遠發展的中堅力量,促使其崗位要求及信息素養要求趨向嚴格,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服務呈現專業化、多樣化及寬泛化特點。因此,公共圖書館秉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主動轉變傳統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力求面向未來,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科學合理設置崗位,盡可能培養出大批新型數據館員,樹立館員數據安全管理意識,進一步推動館員自身崗位角色定位進程,有利于打造專業管理團隊,促進圖書館步入全新發展階段。
(作者單位:宜春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