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明
雖然小學數學比較簡單,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都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仍舊不能忽視數學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有意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用數學思維去思考數學。因為到了初中、高中之后,數學知識會逐漸加深。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的話,就會感到學習數學愈加困難。導致最后對數學產生了畏難情緒,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在小學課堂上就引導學生養好良好的數學習慣。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學生具備未來發展的能力和品質。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正是符合了這一點。學生在數學上養成的良好習慣,也依舊可以適用在其他學科上,甚至適用在生活中,從而可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此外,因為小學生年齡尚小,接觸到的東西比較少,所以受到不良事物的影響也還比較小,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抓住這個關鍵的時期,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養好良好的數學習慣。
1.1 課堂傾聽習慣
1)不善于傾聽
在課堂上,小學生都比較愛表現,人也比較活躍。對于教師提出來的問題,他們往往都會積極回答,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這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屬于好的現象。每個舉手的學生都希望可以被教師喊起來回答問題,希望自己的答案可以得到認可。但是當教師喊了其他學生來回答問題,一些沒有被叫起來回答問題的學生就會心生失望。不愿意聽從其他學生發言,情緒不佳,甚至影響到他們后期的聽課效果。
2)不善于質疑
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無法理解教師所講的知識,存在一定的認知困難。但是他們在課堂上又不善于質疑,不敢說出內心的困惑。在課下也不敢去請教教師或者其他同學。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問題的積累。而數學知識之間聯系比較緊密,一環扣一環。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之前的知識,自然也就無法掌握好下一個知識點。最終導致數學成績無法提高,學習數學日漸吃力。
1.2 作業習慣
1)審題隨意
在小學數學的計算題中,涉及到的計算量不算大。但是在很多時候有一部分學生都會頻繁在計算上出錯。這都和學生粗枝大葉、審題隨意有關。因為學生在考試中,可能會遇到跟平時練習中相類似的題目,他們就會錯以為這是原題,不認真審題就下筆進行列式計算了,從而導致出錯。也有的學生在應用題審題過程中不夠認真,看錯問題,列錯橫式,導致出錯。等等這些,都是因為學生審題隨意、沒有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得學生遇到明明會做的題目卻依舊出錯。
2)不愛檢查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都沒有檢查作業的好習慣。往往一完成作業,就會把作業放在一邊。正是由于平時不愛檢查作業,所以學生在考試時也不愛檢查試卷,導致他們經常由于各種粗心問題而失分。如:題目中要求結果保留到兩位小數,但是學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沒有將結果保留到兩位小數,就會造成其失分現象。有些題目要求學生需要進行驗算,但是有些粗心的學生沒有注意到驗算這一點要求,也會造成扣分現象。如果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回過頭來仔細檢查的話,就能避免很多失誤。
2.1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別人的習慣
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別人的習慣。不僅要認真聽教師講課,還需要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上節課學習過“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大家都知道求株數=全長/株距-1”。那“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株數又該如何求呢?”這時候,不管是知道答案的同學還是不知道答案的同學,都要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不知道答案的同學可以看看該同學是如何思考的,知道答案的同學可以看看該同學的回答是否正確,其思考思路是否和自己一樣。此外,當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對其回答得好的地方要給予表揚,不好的地方要進行適當地糾正和指導。傾聽別人不只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交流藝術,是一種尊重人的表現,所以學生應該學會認真傾聽。
2.2 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質疑的習慣
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質疑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力營造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共創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可以放松地學,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就可以立刻提出來。只有學生善于質疑,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教師才能明白學生的疑惑。對癥下藥,幫其解答,同時加強對該部分知識的講解,增強其記憶力。例如,教師可以用激勵法來鼓勵學生多提問,敢于質疑。當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質疑時,教師要對該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讓班上的其他學生都可以向該學生看齊,敢于提出的自己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用追問法來引導學生提出質疑。當學生有問題,但是又不能很好地陳述自己的問題時,用追問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其把問題陳述出來。當然,教師也可以用留有余地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故意將一些問題忽略掉。讓學生來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善于質疑,提出問題,還能促使學生不斷進行地思考。
2.3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相關的應用題“雞兔同籠”時。首先就是要求全班學生都需要認真審清題目,弄清楚題目中的問題,是只求雞的數量,還是只求兔的數量,還是雞和兔的數量都要求出來。因為有時題目中會要求分別求出雞和兔的數量,但是審題粗心的學生往往只求了雞的數量或者兔的數量,就匆匆結束答題。弄清問題后,進行求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雞的數量和兔的數量目前都是未知數。按照常理,是需要設置兩個未知數的。但是按照小學生當時的學習水平來看,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解答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開動腦筋思考一下,是否有更加簡便的方法來求解,能不能嘗試在兩個未知數之間建立一種聯系,這樣就能用一個未知數列出相應的橫式并求解。通過長期這樣的課堂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也能鍛煉他們的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2.4 培養學生養成自主檢查作業的習慣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給學生布置幾道題目,讓幾位學生上來寫題。可以輪流讓學生上臺來寫題,這樣就能讓班上的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著上臺寫題的機會。當這幾位學生完成答題后。教師可以再讓另外幾位學生充當“教師”來給他們進行評改,根據他們自己要求來評分。當學生評改完之后,再由教師帶著全班同學一起評改。這樣就能從中發現學生在平時寫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一些可能是由于知識掌握得不好導致不會做題,也有一些是因為粗心問題導致出錯等。這樣就能讓全班同學都意識到他們平時在寫作業存在的問題,往往都是由于不愛檢查造成的失誤現象居多,真正因知識性問題犯錯的情況比較少。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就會慢慢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學數學的發展需求。這樣不僅可以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還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他們日后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來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第一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