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文稿制作能力的課程。它具有實用性強,適用面廣的特點,應用文寫作作為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直接與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等緊密聯系。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既定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如何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本文以調查報告的撰寫為例,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然后回到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其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知識。翻轉課堂強調“翻轉”,它打破的傳統的教育模式,倡導先學后教的自主學習模式。在這個課堂上,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督促者和指導者,學生從知識的被動者變成學習的主動研究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
2.1 增強學習的自主性。翻轉課堂所用到的教學視頻都比較短小精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每一個視頻針對性較強,有利于學生學習。以教學視頻為輔助工具,通過營造一種比較輕松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進行學習。
2.2 增加學習的互動性
傳統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大部分體現在學習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知識講授”,但是在這個階段中,大部分時間是教師一個人在扮演“教”的角色,師生互動十分有限的。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從“教”轉為“指導”,從而使教師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來參與到學生的互動,為個性化教學創造了條件,提高了學習效率。
2.3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模式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學生疲于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得不到培養。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有比較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潛力可以得到有效挖掘,個人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和提升,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3.1 高職學生學情分析。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00后,他們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不強,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生源構成多樣、寫作基礎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生源包括普高生,中職生和現代學徒制。教育學提倡“因材施教”,面對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如果一味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教學效果肯定收效甚微。其次,上課缺乏自律性、學習動力不足。表現為上課玩手機,提出問題回應少,局限于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意識;再次,高職教育的教育性質決定了學生對于本專業技能的學習較為重視,對于專業以外的課程重視度不夠。特別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對于寫作、大學英語這類公共必修課,他們普遍存在抵觸和畏難情緒;最后,在目前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已經習慣了通過多媒體、大數據來接觸外部世界。他們的思維方式是開放的、發散的、跳躍的,這就使得他們很難坐在教室里從始而終的聽教師一人授課。如果不積極地調整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將很難提起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3.2 傳統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瓶頸。從學科特點來看,應用文寫作屬于傳統的文化理論課,其教學一般包括兩個過程,即知識的講授和知識的消化吸收。知識講授是在課堂上完成,由教師起主導作用,一般按照文種概念講解-文種特點-文種種類-寫作方法-例文分析這種模式來完成。知識的消化吸收則是通過寫作訓練,教師講評來完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講評環節也是教師在唱主角,學生被動接受,被點評的作業本往往很少受到學生重視而被束之高閣。這種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已經使學生產生了“精神疲勞”,如果不進行教學改革,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課堂氣氛將會十分沉悶。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識點和寫作技能,答案值得商榷。
4.1 課程資源開發
1)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作的課程動畫、視頻、教案、PPT等教學資源,內容主要包括調查報告的概念、特點、類型以及常用的調查方法等理論知識點;
2)提供5-10分多樣化的調查報告案例供學生分析
3)提供課前測試習題
4)提供其它網絡資源及參考書目
4.2 課前學習
1)教師將課程資源進行發布。將制作好的課程資源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發布至班級群,學生可以自由觀看和學習。
2)課前任務單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搜集2-3分調查報告案例并進行分析
3)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課前測試題。
教師提供調查選題,如《那些年我們一起逃過的課》、《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等,學生自主選擇選題,撰寫一份調查報告。
4.3 課堂內化
1)教學任務實施
教師提問:課堂上回顧微課內容,以教師提問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自學效果。
學生提問:學生提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教師進行解答。
案例賞析: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搜集的案例資料進行分析與評價,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調查報告的結構,注意事項,撰寫方法及原則的理解。
評價反饋:學生完成的調查報告以小組互評的方式,討論優缺點和修改建議,結束后反饋到各小組進行修改。修改完畢后再次進行互評,評選出優秀的文本進行PPT展示。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形成性考核評價。
探討總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總結,梳理寫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課后反饋:課后,學生在智慧課堂中通過完成教師事先設計好的題目,完成對此次“翻轉課堂”的教學反饋。
教學反思: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尚處在探索階段,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在某些環節進行完善。首先,在錄制微課視頻時,我們可以在視頻內容中加入適當的趣味性案例分析或學生互動環節;其次,在學生分組和選定組長方面,我們可以適當地更加靈活一些,比如組長的選定也可以采取輪值的方式,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勵和監督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當中。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現代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以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但是,我們對于“翻轉課堂”教學不能盲目推崇,“翻轉課堂”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其面臨的現實挑戰也不容我們忽視。首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是個挑戰。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理念,更是要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要學會錄制、編輯視頻,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學生參考學習;其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是個挑戰。“翻轉課堂”主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但是高職學生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缺乏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如何使學生有效接受,如何對學生有效監管將直接關系到此教學模式是否能順利推進;最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考核評價是個挑戰。翻轉課堂涉及到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等,傳統的以分數高低為主的定量評價體系顯然是不適合的。所以,實施翻轉課堂,就必須對現有評價方式進行改變。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不考慮我們國家的本土教育情況,“翻轉課堂”也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傳統教學模式延續至今日,當然有著其特有的優勢,“翻轉課堂”作為新生事物,給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另一番思路,如何結合工作實際,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時代所帶來的機遇,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探索的課題。
(作者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