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絳玲
本研究從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學習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三方面入手,對已有文獻及山西省部分高等職業院校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對其成因進行了分析,為改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建議,為其他的教育研究折和教育實踐者提供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學生作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體帶著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特點迅速壯大。根據相關數據研究表明,我國大部分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良好的,但是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并且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在高職學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并使其可以做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這個方面的問題亟待關注和解決。
通過對山西幾所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基本是以心理健康課、專題講座、個體咨詢、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方面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 心理健康教育課
心理健康課是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知水平的特殊性,絕大多數高職學校的心理健康課在一定程度上游離了教育的主體,不能吸引更不能有效地指導這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作為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沒有相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1.2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從筆者掌握的情況來看,雖然很多高校都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卻并沒有落實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是口頭上喊一喊,真正在這方面的投入非常少,很多學校僅僅開設了心理健康咨詢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時少,由于缺乏必要的設施和資金,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困難。
1.3 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僅僅是流于形式
在大部分高職學校中,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后就高高封存,只是作為工作業績的一部分放在那里,并沒有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任何的作用。
根據研究表明,現在在校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成長,表現在高職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這類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實際動手能力也比較差,就業單位反饋情況不容樂觀,因此要想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必須對高職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改善和健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
2.1 高職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是不能對其付諸行動。
大部分高職的學生對在校期間的學習目標是有明確的認識的,半數同學認為是為掌握一技之長,為就業打好基礎;還一部分同學認為高職學習的目標不僅是專業技術的掌握,更是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將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充足準備。因此,學生一旦認為老師的課堂教學內容跟將來就業沒關系或者關系很少時,只有少數同學的態度是集中精力,和老師思路保持一致,更多的同學是直接放棄此類課程的學習。
2.2 擺不清學習的位置。
在高職院校很少有同學會在屬于自我支配的課余時間內進行主動學習,他們會把大把課余時間花費在娛樂消遣或其他的事情上,這樣一部分高職學生在學習上就出現了各種不良狀況。比如專業課程拿不下,操作技能實踐做不好等。
2.3 學習能力低下。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高職生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一般,還有部分人認為自己學習能力較差。具體表現為他們對高職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發生不適應現象。學習自覺性差,靠別人的督促學習,高職生對職業教育方式不適應,70%的同學再學習能力較弱,又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導致學業上獲得更大成功的幾率很小。
2.4 自我意識突出。
這個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相對比較突出,但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問題一般不會從自身上尋找原因,而是直接把責任推卸給了外在因素。
想要做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從宏觀上考慮,又要從微觀上入手。從宏觀上考慮就是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微觀上入手,就是要把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筆者認為想要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適應新形勢,對心理健康課進行深入改革
1)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依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立體化、個性化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在互聯網中通過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到真正的學習樂趣,并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開展差異化教學,通過直觀化教學,更好的培養各個專業高職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學生也可以主動的尋求知識的補充與學習,在互聯網上可以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反復進行操作和練習,把其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使其更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并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
2)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風格的教學策略。
高職教師只有在使用符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風格并得心應手的教學方法時,才能將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學習方法本身并沒有對錯優劣之分,只要是適合的本階段學生的就是最好的。當然,由于學生群體存在個體差異性,當學生所偏好的學習風格與教師喜好的教學方法與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的時候,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學會盡快適當的調整自己所用的教學方法,達到服務學生這一教育主體的目的,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有不錯的效果,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3.2 學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學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保障必要的設施和資金投入,在自身專業教師匱乏的情況下,可以吸引校外專業的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參加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可以整合教育資源,多個兄弟院校聯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互通有無,促進一個區域內多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3.3 實施學生心理檔案動態化管理
高職學校要將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動態化管理,根據學生不斷的發展變化,實時更新心理檔案,然后通過各種不同的數據分析,針對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找到學生的共性,根據學生成長的關鍵期進行指導工作,如對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進行診斷分析、入學新生適應性指導、考前如何進行減壓、適時進行專業選擇咨詢或者升學指導等活動,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的個性心理特點,以利于學生更好的發展。
3.4 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高校一定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豐富學生的心理體驗,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此外,高校還可以構建一個和諧健康的社會環境,加強與社會和家庭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或者其他社會環境中進行鍛煉,邀請家長進入學校,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真正立體全面的強化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系2017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重點項目“高職心理健康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研究” (項目編號:2017 JGSZ007)研究成果;2018年山 西 省 教 育 科 學 規 劃 課 題“高職心理健康數字化教學模式研究” (項目編號:GH-1821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臨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