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70年,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大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小到衣、食、住、行。衣服這個小小的載體,是最貼近百姓生活的,也最能展現歷史進程與時代變遷。從艱苦奮斗階段人們崇尚“樸素就是美”,到電影《芳華》描畫的人們對軍裝的狂熱;從追求個性到如今人們認為適合自己的才是美之所在。這一系列變化也是大國崛起、文化自信的體現。早在1956年1月28日,青年團中央宣傳部和全國婦聯宣教部就聯合發文《關于改進服裝的宣傳意見》,倡導服裝款式和顏色向多樣化發展。圖為1956年4月,在廈門服裝展覽會上,3位女青年穿著花裙子開心地合影。

上世紀80年代初之前,服飾發展處于停滯階段,款式和色調都很單一,以黑、灰、藍的中山裝為主調。圖為1986年,年輕人穿的軍大衣似乎也成了“潮”。

上世紀90年代,人們對服裝要求越來越高,穿得也越來越開放大膽。露臍裝、蛤蟆鏡、緊身褲等,每個單品都是時髦的見證。圖為1994年,一位打扮入時的女子自信地走在昆明街頭。

千禧年以后,人們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青澀變得張揚而自信,也不再局限于呆板地套上一件名牌或追求某個潮流。圖為2001年,廣州街頭上演的內衣秀。

如今,衣服成為人們彰顯個性、體現精神風貌的利器,不迎合大眾,舒心最好。圖為2016年,劉雯、奚夢瑤等幾個中國女孩成為維密天使,這是她們在巴黎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