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拋出了“5.0社會”的概念。他說,在“5.0社會”中,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機器人等技術,數據將取代資本連接并驅動萬物。日本政府明確描繪了“5.0社會”的全景圖,提出了實施目標,很多是適應日本老齡化社會現實的。
比如無人機送貨。日本政府認為,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居住在偏僻地區的孤寡老人遭到社會拋棄。無人機送貨不僅可以提高物流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居住在偏僻地帶、交通不便的老人提供最便捷的服務。
日本政府明確描繪了“5.0社會”的全景圖,提出了實施目標,很多是適應日本老齡化社會現實的。
再如普及人工智能家電,空調、電飯煲、微波爐等家電均可以遠程調控,下班前用智能手機下指令,回到家飯菜已做好,浴缸熱水也已放滿。電冰箱里的食品缺什么、剩多少、是否過期,都在冰箱門上顯示得一清二楚。你只要口述指令,電冰箱就會直接下單給商家,商家便送貨上門。甚至當你為午餐吃什么犯愁時,它會根據冰箱內儲存的食品種類,用輕柔的女聲為你推薦幾份菜單。電冰箱成了生活助手,這也方便了獨立生活的老人。
還有智能醫療與監護。通過人工智能系統,能實現遠距離診斷和治療。同時,高智能的護理機器人可以讓病癱老人實現生活自理,陪護機器人則可以解除老人的寂寞。在外地或外國工作生活的子女,可以通過遠程監護系統掌握年邁父母的健康狀況。根據日本政府的目標,這一遠程監護系統不僅能測血壓,還能通過智能坐便器從糞便與尿液中測出老人血糖、尿酸等數據,檢查老人是否患上癌癥等疾病。
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不足,智能化、自動化產業可以大顯身手。譬如,通過GPS定位系統,可以實現農業機械的全自動化操作,實現插秧、收割、運輸的無人化。超高層玻璃外墻的清洗,不再需要“蜘蛛清掃員”懸空作業,而全部由機器人來完成。老農的蔬菜種植經驗可以輸入到智能系統中,培植出安全而富有營養的果蔬,實現工廠化無機栽培。
經營也可以智能化。電子支付將成為社會支付的主流。通過電子支付系統建立起的龐大數據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組織貨源、擴大生產,并與智能物流連動,實現自動配貨、補貨。酒店旅館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為入住者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同時大大節約人員管理成本,使得旅行變得更為舒適。全自動駕駛巴士則可以24小時提供出行服務。
過去幾年,日本許多電機半導體企業拋棄了白色家電、電腦、手機等傳統產業,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新產業研發,取得很大成果。目前,世界人工智能領域70%的傳感器、60%生產人工智能設備所需的精密機械都來自日本,全自動駕駛汽車已在城鄉廣泛試驗,軟銀集團和豐田汽車公司開始聯手打造“智能化未來社會”項目。日本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研究,著眼于培植人工器官用于癌癥等的臨床治療,實現人體器官的自由更換。有人說,人均壽命已經是全球第一的日本,將進入“百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