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濤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煙幕曾用于防空作戰,使敵機無法投彈或投而不中,從而大大減少了部隊和裝備的損失。1942年,蘇聯紅軍在強渡第聶伯河的戰役中,為掩護部隊渡河,在長達30公里的河面上空大規模地施放了煙幕,使整個河面變成一片云海。德軍為轟炸渡口共出動飛機2 300多架次,由于煙幕的干擾,飛行員無法判定渡口、河岸和河心的位置,只能無的放矢地狂轟濫炸一氣,結果只有6枚炸彈命中渡口。
隨著發煙劑和發煙方法的改進,現代煙幕對可見光、紅外線和激光都有很強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可見光、紅外線、激光或從目標發出的熱紅外輻射,在通過煙幕時會大大衰減,使各種偵察、制導設備不能透過煙幕觀察、跟蹤目標。因此,在現代防空作戰中,合理地使用煙幕,不僅可阻礙、迷惑敵方的空中觀察,使敵機無法投彈、掃射或投而不中,還可使電視型、紅外成像型和激光型等空對地導彈難以命中目標。如越南戰爭期間,越軍在保衛河內安富發電廠的防空襲戰斗中,施放了比發電廠面積大兩倍的含水分煙幕,致使美軍飛機發射的幾十枚炸彈,僅有一枚落在發電廠附近。
目前,煙幕防空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在目標防區低空施放遮蔽煙幕。這種方式主要用于機場、導彈基地、部隊集中地域、橋梁、渡口、港口等重要目標的防空。通常在目標區域內預先設置發煙罐、發煙桶、發煙車和機械煙幕發生器,并把發煙器材與防空報警裝置連在一起。設置發煙器材時要保證施放的煙幕能可靠地遮蔽目標和目標附近的明顯方位物,目標不能位于煙幕中央,煙幕面積一般應為目標面積的5~10倍。當防空報警裝置發出警報時,發煙器材同時啟動,在目標區域上空形成一片煙云,使敵機飛臨目標上空時,飛行員不能確定目標的準確位置,無法命中目標。敵機向目標發射空對地制導導彈時,也會由于煙幕對電磁波的衰減作用,而不能命中目標。
二是在無目標的位置設置假煙幕。為增強煙幕的隴空效果,保證真目標的安全,它常與第一種方式配合使用。敵機來襲時,在適當的時機和地點施放假煙幕,可使敵機真假難辨,盲目進行攻擊。在假煙幕中再設置一些光學、雷達、紅外和激光假目標,就可把敵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假煙幕上,以消耗其火力,保證真目標的安全。還可用煙幕模擬目標命中后燃燒產生的濃煙,使敵機誤以為命中目標而轉移火力。為增強假煙幕的效果,設置地點的地形條件應與真目標所處的地形條件相似;假煙幕中心與真目標的距離應大于各種空對地武器的最大殺傷破壞半徑;實施假煙幕的時機應與實施真煙幕相同;假煙幕應為一般的防光學煙幕,施放時,要造成一定空隙,使敵機能探測到煙幕中的各種假目標。
三是設置空中煙幕墻。這是一種阻擋敵機低空或超低空襲擊的空中軟障礙物,一般由小型發煙火箭生成。當敵機來襲時,迅速將一定數量的小型發煙火箭射向敵機的來襲方向,使之分別在不同的高度上爆炸,在敵機來到之前的幾秒鐘內,形成一道垂直的空中煙幕墻。可視情況多次連續地制造煙幕墻。外軍試驗證明:沒有一個飛行員愿意穿過煙幕墻。煙幕墻可妨礙敵機接近目標,中斷敵機對目標的觀察,使其無法進行瞄準攻擊和制導攻擊。敵機要想隔墻而望,便需拉高,而拉高后,既影響瞄準精度,又容易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打擊。突然出現的空中煙幕墻,還可使敵直升機難以實施立體突破。近年來,美軍研制出一種小型發煙火箭,發射后,可分別在90、60、30米的高度上爆炸,5秒鐘內便能造成一道長180米、高120米的空中煙幕墻。
事實證明,用煙幕進行防空經濟有效,具有防低空和超低空飛機的良好性能。價值數百美元的煙幕劑,可使價值數千美元的空對地導彈失去作用,有效保護具有重要價值的重要目標。當然,煙幕不能殺傷敵機,也不能長久地保持下去,只有與其他防空武器緊密配合,才能取得綜合的防空效果。為此,通常把煙幕納入統一的防空網,使其與雷達、高炮、防空導彈、空中飄雷等組成嚴密可靠的防空傘。例如,英國最新研制了一種新型的防空系統,該系統由目標探測、迫使敵機改變航向和火力三個子系統組成,用于防護機場、導彈基地、油庫和發電站等要地點狀目標。三個子系統由控制中心控制,當雷達警報接收機接收到信號時,隨即報警,控制中心適時控制氣球升空、施放煙幕,并指揮火力系統進行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