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些年來,高考語文考試試卷中增加了一些論述類文本的考題比重。高考一直都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指向標,這個考題特征就要求我們遵循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的設題思路與解題規律展開應試指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語文應試能力,為學生實現高考成功,考入理想學府做好準備。本文將從展開速讀訓練,引導學生理清文本脈絡與文本內容的解題能力;審視題干信息,觀察選項內容,初步排除不當選項;專項訓練學生的辨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三個角度分析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題目的有效解題策略。
關鍵詞: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解題策略
寒窗苦讀數十年,高中生即將迎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分水嶺。其中,論述類文體是一種以說理論事為主的文體,帶有一定的闡述、議論與辯駁特征,能夠綜合考查學生對某個事物、道理、行為、觀點的認識,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價值觀,所以不僅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水平,還可以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考語文實施核心素養改革的一個基本切入點。對此,高中語文教師也應該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加強論述類文體的閱讀教學比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應試能力。
一、 展開速讀訓練
眾所周知,高考語文有一定的時長限制,需要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基本的選擇題、閱讀題、寫作題等解題要求,學生們很難逐字逐句地揣摩論述類文本的各個含義。但是,論述類文本的寫作結構比較規范,論點突出,道理明確,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展開速讀訓練,引導學生快速理清文本脈絡,概括文本內容,把握論述類文本的主旨思想。
為了提高本班學生的閱讀速度,每當閱讀論述類文本時,筆者都會出現規定閱讀時間,比如在五分鐘內速讀文本,同時還要總結出文本的主要說明對象、論點內容以及作者的基本思想等多個內容。同時,學生還要迅速提取每個段落的大意思想,完成段落劃分,匯總出論述類文本的寫作順序、線索與篇章結構等多個內容。就如在2018年課標三套卷中的論述類文本閱讀活動中,學生便要通過一篇關于諸子之學的文本回答問題。在本文閱讀訓練中,我會讓學生們率先分析文章的首尾段與各個段落的開頭,鼓勵學生初步匯總本文大意,提升學生的速讀能力。借此,學生可以確定本文主要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新思想為主題,而文章末尾所標注的“摘編自楊國美《歷史視域中的諸子美》”也驗證了這一觀點。隨之,學生則可在文本處標注各個段落的大意,以便確定后續三道選擇題的答案選取范圍。
二、 審視題干信息
高考語文通常會用選擇題設問,考查學生對論述類文本內容的理解情況。因此,高中生的審題能力便顯得至關重要。對此,高中生必須要認真審視題干信息,觀察選項內容,初步排除不當選項,比如與題干信息毫不相關的選項,或者是“偷梁換柱”,本身是從文本中提煉出來但是卻并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選項。由此,學生便可初步排除錯誤選項,進而再根據題干信息對照原文即可完成解答任務。
我們還拿《歷史視域中的諸子美》這篇論述類文本來說,這三道選擇題都是針對原文意思進行設問的。這類題目的整體解題難度不大,但是經常出現偷換概念、語義不清、表述過于絕對等問題。面對此類問題,學生只需準確提煉文本內容,根據選項內容分析原文意思即可。比如,《歷史視域中的諸子美》第一個選擇題便是要求學生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選項。第一個選項從諸子之學的開端入手,認為先秦時期的思想是當代思想的基本組成。面對這個選項,學生只需從第一段中分析諸子之學的起源以及先秦思想是否屬于當代思想即可。第二個選項是“照著講”這個思想為中心,需要學生從第二段中匯總“照著講”的意思即可判斷正誤。接下來,第三個選項便是根據課文內容往下個段落順延,從“接著講”思想入手,概括了“接著講”思想的概念。第四個選項則是對第三段、第四段中的“新子學”入手,概括了“新子學”思想的由來與特征。這道題目中的四個選項相對來說比較規律,只要學生依次閱讀文本段落,根據選項對比原文內容即可完成解答。但是,這道選擇題的重點在于“不符合”,部分學生可能因為粗心、馬虎而選擇符合原文意思的選項。所以,在審題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將“不符合”三個字畫出來,以此提醒,避免學生誤判。
三、 專項訓練學生的辨析推理能力
客觀來講,論述類文本所設計的問題并不一定是直接能夠從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問題需要學生準確理解文本主旨,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真正找出正確答案,避開陷阱。所以,為了全面提升高中生的閱讀應試能力,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專門針對學生的辨析推理能力展開專項訓練,通過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為高考語文做好充足準備。
為了訓練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每天都會組織學生閱讀一篇論述類文本,自主解答相關問題,然后在小組討論活動中對比答案,相互討論,然后再由筆者公布正確答案,展開糾錯指導。我們還拿《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論述類文本閱讀活動來說,我便將4名學生分成一個閱讀小組,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初步總結各個段落大意,匯總文本主旨。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結束之后,便要在小組內對比段落分布、大意總結等思維成果,由全組成員就學生異議展開合作討論,觀察每個成員的閱讀思路,初步完成閱讀辯論。通過辨析推理,學生在同伴幫助下完善個人解題思路。比如,有的學生發現部分同學會先審視題目信息,然后再對照原文內容進行解答,發現這種解題方法能夠有效節省時間,所以也認真汲取了學習教訓,訓練了自己的審題能力、解題能力。由此,學生便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辨析推理能力,通過相互學習掌握從論述類文本中提煉關鍵信息的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是我國母語科目教學,本身便與高中生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是高考制度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分析論述類文本的應試要求,教給學生探究論述類文本信息的有效方法,通過專項訓練逐步提升高中生的應試能力,切實提升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振遠.近年高考全國卷論述文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8(8):81-82.
[2]梁燕華.2018年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復習備考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6):18-19,47.
作者簡介:
賴舒暢,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南寧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