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經濟推動著全球貿易,消費者旺盛的跨境消費需求帶動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海外倉物流模式也應運而生,成為跨境物流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本文在分析海外倉發展狀況、比較海外倉和傳統物流模式的基礎上,指出跨境物流面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物流服務提供商出口易公司的海外倉建設案例,從中總結出信息對接、強化服務、完善供應鏈等建設經驗,為我國跨境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跨境物流;海外倉;出口貿易
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的浪潮下,跨境電子商務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跨境物流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升溫,人們對購物體驗的要求隨之提高,傳統物流耗時耗費、安全性低等弊端日益顯露。在這種背景下,海外倉出現了,它的運用不僅大大縮短了配送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也為跨境物流行業打開了新局面。
目前國內外對跨境物流的運作模式和存在的問題方面研究較多,但對海外倉模式的研究還有待深入。跨境電商的市場潛力巨大,但如果跨境物流服務不能及時跟進,將始終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海外倉作為一種新興的物流運作模式,直接提高了跨境物流的運營效率,也間接推動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中國海外倉發展現狀
海外倉,又稱海外倉儲,指在海外事先建設或租賃倉庫,以空運、海運、 陸運或國際多式聯運的方式先把貨品運送至當地倉庫,接到客戶訂單后直接發貨的物流控制與管理服務。1998年美國電商平臺亞馬遜就開始全球自建海外倉,而我國在2008年由于出口易、遞四方等第三方倉儲企業的推動才開始海外倉模式。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網絡普及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將推進建設一百個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大力支持跨境電商企業構建海外倉儲物流系統,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為我國跨境物流業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優勢。“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貿易增多,尤其需要物流的強大支持,我國跨境物流業也就具備了時代機遇。目前我國多數物流企業都有了創新發展理念,努力縮短與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的差距,主動研究國外用戶的消費文化及行為習慣,以便適應現代化跨境經營。
由于中國跨境物流行業起步較晚,服務體系還不成熟,雖然發展比較迅速,但實力雄厚的公司屈指可數,同時伴隨著以下問題:第一,提供服務單一。我國跨境物流服務主要由少數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提供,局限于傳統的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等服務,缺少延展類和更具增值性的服務,整體利潤低,難以拓展市場。第二,缺乏供應鏈管理,運輸成本高。很多跨境物流公司輕視供應鏈的作用,加之自身能力有限,供應、運輸、配送環節不暢通,時效性差。第三,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力度不夠,信息對接和開放性較差,實時跟蹤水平有待提高,物流平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遠遠不及國際水平。第四,現代化的倉儲物流人才較少,尤其是具有國際化視野,同時懂物流、技術和管理的綜合性人才。
2.海外倉與傳統物流運作模式對比
傳統跨境物流模式主要有四種,分別是郵政包裹、國際快遞、國內快遞、專線物流,往往費用高、配送周期長、退換貨麻煩。與傳統物流模式相比,海外倉具有以下優勢:一、大幅降低成本。海外倉模式可以一次性批量運輸、報關,減少報關和檢驗檢疫次數,從而減少費用。二、縮短運輸配送時間。海外倉提供倉儲、分揀、包裝和配送等一站式服務,盡可能多的滿足當地消費者要求,通過本土配發貨的方式盡快將產品送達,與當地電商物流企業可在同一起跑線展開競爭。三、退換貨方便省力。當需要退換商品時,可以將貨品先退回海外倉,再由海外倉提供新貨品,避免了煩瑣的海關等手續,同時省去了不必要的運輸等待,提高消費體驗。四、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運用海外倉模式的跨境企業可以將收到的外幣貨款存在當地賬戶,選擇時機進行結匯。
3.案例分析
3.1出口易公司簡介
出口易于2003年成立,2008年轉型為跨國電商物流服務提供商,是中國首家專于海外倉儲及配送服務的公司。它以全球倉儲為核心,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海外倉儲、FBA頭程、國際專線、國際快遞等跨境物流服務以及本地化售前售后服務。此外,出口易還提供訂單管理、金融融資、代理出口退稅等特色服務,多方位打造專業的跨境電商全程物流服務商。
可以說,出口易是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物流公司,它首創了“跨國電子商務全程供應鏈管理系統”-CK1,其“動態倉庫管理方法及系統”及“地理分區郵件/快遞標簽”技術還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為公司的物流服務提供精確的庫存管理與檢測。
3.2海外倉服務
3.2.1建設概況
出口易設立海外倉儲中心主要是為了讓外貿企業能夠提前將貨物存放在目的市場的倉庫,目前已在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意大利、俄羅斯8大主流外貿市場設有海外倉。為提高海外倉運送效率,出口易自主開通了中英、中美、中德、中澳等多條國際專線與之配合,確保了低物流成本、高買賣體驗、面向全球的外貿交易。
3.2.2運作流程
出口易使用了“頭程海陸空運輸+倉儲處理+本地派送”的物流模式。首先,出口易通過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為合作企業進行商品需求分析,再利用自身經營的海陸空運輸業務提前一個月將商品運送到海外倉庫,當海外客戶在跨境電商平臺下單后,商家在出口易物流管理系統下單并選擇本地配送方式,之后出口易會根據商家的訂單要求對提前存儲在海外倉庫的商品進行海外本地配送,最終利用本土化物流在較短時間內把商品送到客戶手上。至此,一系列嚴密的流程輕松實現了從路途遙遠的跨境物流到“最后一公里”安全配送的轉化。
3.2.3特色策略
出口易擁有多年的海外倉經驗,能準確了解客戶需求和發展瓶頸,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其配套的發展策略更為一流的海外倉服務保駕護航。第一,資源整合,控制成本。出口易整合了海陸空的優質運輸資源,沒有了重量體積和中間環節的制約,全程物流總成本也就輕易降低了30%-60%。第二,強化技術引進人才。出口易依靠技術實時管理,專業操作人員多方位營銷推廣,保證了國內外物流信息及時對接,從而避免旺季運輸不暢,造就時效優勢。第三,延伸業務。出口易開設了供應鏈金融、保險、出口退稅、M2C供銷平臺等增值服務,做到一對一指導,使商家體驗到不僅限于物流運輸的一站式暢通交易。
穩扎穩打的策略實施打造了高時效、高性價的多樣便利服務,出口易既滿足了商家的全程物流保障,又迎合了客戶的消費體驗,在跨境電商浪潮下成功成為國內外經濟互通的橋梁。
3.3小結
物流公司要“走出去”必然要面對各種挑戰,出口易依靠自主研發信息技術、引進人才、整合供應鏈資源、延伸周邊服務的方法構建了核心競爭力,這對其他跨境物流公司有著借鑒意義。出口易能夠轉型成功更多源于重視提高硬實力和軟實力,即以物流服務為核心,不斷從技術、金融、口碑等方面尋找突破,真正做到為客戶提供優而全的便利。電商和物流平臺是互利共生的關系,以合作促進步、以對方平臺為窗口各取所需,出口易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4.展望
如今,我國很多跨境電商平臺和物流服務提供商都在采用海外倉模式,國內物流和跨境物流在配送速度、服務成本等方面的差距在逐漸縮小,物流行業正取得巨大突破。跨境物流的短板主要在于信息技術和整體協調,想要實現與跨境電商發展相配套的目標仍任重道遠。從公司角度,希望能盡早建立起智能化的海外倉儲物流系統,加強跨領域合作;從國家角度,希望能多給予政策支持,重視培養物流方面的專業性人才,為我國電商物流業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賓厚,馬全成,王歡芳, 張偉康.“一帶一路”下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18(05):128-131.
[2]沈丹陽,黃金利,何仕奇.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研究[J].價格月刊,2015(08):39-42.
[3]葛巖.跨境物流海外倉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28(03):77-82
[4]魯旭.基于跨境供應鏈整合的第三方物流海外倉建設[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03):32-38.
作者簡介:
馬瑞(1997.10-? ),女,回族,河南省駐馬店市,本科生,電子商務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