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人力資本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網羅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校園招聘,是企業獲得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招聘活動之一。對于企業來說,成功的校園招聘在企業人才戰略發展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樣對于畢業生來說,選擇合適的就業崗位,對個人和社會都會有積極的正向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案例分析、訪談等方法并結合招聘的相關理論,對校園招聘過程中的現狀進行剖析,指出了在校園招聘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企業、學校、學生層面分析了相關因素。同時,根據相關文獻的梳理及目前招聘的形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最后對校園招聘工作的前景進行展望,希望能夠改善校園招聘活動的模式和方法。
關鍵詞:校園宣講會;面試;校園招聘
眾所周知,在21 世紀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形勢日趨激烈,其競爭的本質歸結于對人力資源的爭奪,企業不僅要招募有經驗的社會人士,對于具有高學歷、高素質、高創新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更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來甄別和招攬,從而為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和創新的活力,以此來對企業長遠穩定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校園招聘活動越來越受到企業、學校和學生的關注和重視,同時,校園招聘也是企業儲備新生力量和傳播企業文化的平臺,更是企業員工大面積快速更新換代的重要環節。然而,卻有不少的企業在校園招聘時由于招聘的觀念、招聘的方式、招聘的宣講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弊端,導致了企業校園招聘的效率大打折扣。
一、理論綜述
校園招聘是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在一些高等院校招聘具有高專業技能、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或者應屆本科畢業生而從事的一種科學的、專業化的行為活動。它也是企業組織為招納廣大院校畢業生而進行的有計劃、有目的的行為活動。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通過開展校園宣講會、網上選簡歷等具體招聘活動,利用現代互聯網工具進行篩選工作,設計一系列完善的考核方法,制定豐富的招聘規章,以此來達到企業網羅高校優秀人才的目的。
二、校園招聘存在的問題與影響因素
根據調查,校園招聘意圖不明,企業表面上是為了招聘人才,實際上卻是為了自己的企業形象和產品進行宣傳推廣,校園招聘實際需求崗位與計劃招聘崗位不符,從而在尋求優秀人才與宣傳企業形象中造成了主次不分的情況。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對企業的認可度喪失。當然,企業同時也會與學生簽訂一些廉價合同,讓應聘者沒有感受到歸宿感,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感,造成企業的招聘策略因小失大,南轅北轍。
企業往往在校園招聘會上忙得風風火火,盲目地為了招聘的數量,而忽視了職位供給的不足,雖然提供的崗位種類較多,但實際需求不多,盲目地對求職者進行面試通知的發放,只會加大企業的負擔,增加企業的經濟成本,同時,也讓面試的畢業生感覺自身被欺騙,對企業的形象造成負面的影響,且如果新招的員工沒有給予一定的培訓配套措施,可能會導致員工放任自流,打擊到新員工的職業憧憬和心理建設,不僅浪費了企業的資源,還不利于新員工積極性發展,阻礙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完善校園招聘工作的對策建議
企業要明確招聘的意圖,合理的分析自身的崗位需求,從而制定相應的招聘計劃,不能盲目進行招聘,并非招攬人數越多越好,要注重質的提高;其次,培訓招聘人員,提高招聘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從而在選人時能夠獨居慧眼,為企業網羅優秀的人才,同時,還能夠側面烘托企業的對外形象;再者,做好企業宣講,選擇形象、談吐、氣質俱佳的員工代表進行宣講,實事求是的宣傳企業的優秀作風和企業文化:在招聘人員的選擇上,存在崗位空缺的部門相關人員要在場,這樣一來招聘更加具有針對性,招聘人員更加了解崗位需求什么樣的人才,招聘成效會更高。校園招聘往往時間緊湊,應聘者較多,這往往會導致企業錯過了最佳的應聘者,因此,企業應當注重長遠化招聘,眼光要放的長遠,追求長遠化的利益,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尋找一些有潛力的學生,提前為畢業生提供實習崗位,向他們進行長期的推廣、培養,針對不同的實習生,制定相應的培養方式,這樣不僅保證了畢業生對企業的了解和認同,同時也為后續的宣傳打下了基礎,從而不斷為企業輸送后備人才。
在優化校園招聘的流程,重點做到建立校企聯絡機制,作為企業方,事先選擇合適的院校,與院校簽訂招聘協議;作為院校方,一定要擦亮眼睛,對招聘企業進行審查,同時,高校應該幫助畢業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讓應屆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避免出現盲目求職的現象,這樣一來企業在招聘時能夠得到合作院校的提前宣傳,獲得先入為主的優勢,畢業生在求職時也減少了盲目性。隨著網絡科技的發達,可以加強互聯網的利用,通過互聯網加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校園招聘的網上篩選,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初步分析。目前,彈性化招聘也成為校園招聘的一種手段,把招聘崗位需求人員外包給特有的招聘團隊,他們久經招聘戰場,對應屆畢業生頗為了解,且獨具慧眼,同時利用一切專業現代的工具手段,包括在線招聘網站、所有社交網絡、學校專場招聘會等,能夠為企業篩選出優秀的員工,從而減輕企業的人力負擔。
參考文獻:
[1]張博,楊婷婷,韓飛.互聯網時代下多重互動式社會化網絡招聘模式研究——以獵聘網為案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18):20-25.
[2]萬睿.企業在校園招聘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6(21):95.
[3]廖泉文.招聘與錄用(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葉陽.“微招聘”內容的建構研究——以微博“阿里巴巴校園招聘”為例[J].新聞戰線,2016(04):101-102.
作者簡介:
史竹生(1992-? ),男,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創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