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楠 遼寧科技大學
傳統題材的玉雕作品的意義是深厚、深遠的,經過千百年來的創造、提煉、豐富,其精華被繼承并流傳下來,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玉雕作品必須要有新的表現、新的發展,才會被繼續傳承和發展。當代玉雕的發展趨勢選擇應該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使作品內容符合積極向上的時代潮流。
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樣,中國玉文化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將京劇這一傳統戲曲文化融入玉雕創作中,更能夠展現玉雕作品深刻的文化內涵。筆者認為,京劇中有許多元素可以用于玉雕作品創作,如京劇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在玉雕創作中,筆者以京劇中的生、旦、凈、丑四個角色的形象(見圖1)為主要表現題材,對生、旦、凈、丑四個角色的面部表情、頭飾、服飾、身體姿勢進行整體刻畫,將四個角色的神態氣韻以及四個行當的文化內涵與玉石豐富的色彩、細膩溫潤的質地相融合,使京劇人物的外形與內韻刻畫得更加和諧統一,使作品更加生動、傳神。
玉雕創作的規律組成講究形式美,京劇藝術的內容也講究形式美。筆者在玉雕創作中,第一,在選料方面依據京劇藝術中生、旦、凈、丑四個角色的代表色彩來選擇質地合適的玉石,然后仔細研究四個角色的整體形象,注意使用玉石的自然色彩,并進行巧妙的構思,通過玉質和皮色的反差勾畫出具有很強質感和層次感的玉雕人物作品,使京劇人物表現得更加生動逼真。第二,深入了解生、旦、凈、丑的結構特征、穿著、頭飾、服飾的紋樣,把人物氣韻描繪得更加生動傳神、準確具體。第三,注意對作品整體美的把握,使細節刻畫精致完美、突出俏色。筆者在創作時主要以現代美術視角結合古典藝術元素來表現中國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以人物神韻為骨、玉為魂,將京劇藝術與玉雕精華完美結合起來。
在玉雕創作中,筆者想把中國的玉雕文化與戲曲藝術進行有機結合,于是將京劇中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的形象元素融入玉雕作品中。京劇藝術是一種積累民族審美習慣和文化傳統的藝術瑰寶,人物是京劇藝術中最豐富、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將京劇中人物的性格、品行以及人物的氣韻通過玉石雕刻展示出來,可以增強欣賞者對國家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能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總而言之,玉雕與京劇藝術的結合,是文化與文化的緊密結合。藝術與藝術之間是相通的,在玉雕創作中合理地借鑒與運用京劇人物形象,將傳統京劇人物角色元素融入現代玉雕設計中,設計出符合時代發展的玉雕作品,既能使玉雕作品具有歷史特點和獨特的民族藝術文化氣息,又能促進玉雕藝術的傳承、創新和發展。作為當代玉雕的接班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我們的使命,但這并不意味著在玉雕創作中照抄傳統文化,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在傳承中不斷促進玉文化的創新,使玉雕設計符合國家弘揚、繼承與創新傳統文化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