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陽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新媒體是數字化媒體的集中體現,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依托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信息呈現方式更加多樣,與民眾的互動溝通更加主動,因此,新媒體為傳媒領域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
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的重要形式,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下面臨著諸多困境。第一,用戶逐漸流失,傳播優勢逐漸被替代。新媒體方便快捷,依托移動網絡與智能設備實現了信息地實時傳送,降低了信息溝通的時滯,滿足了人們隨時獲取信息的需求。因此,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紛紛放棄傳統媒體,投入新媒體的“懷抱”。第二,節目編輯內容與形式陳舊。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受眾的思維習慣與認知方式均發生了變化,其對節目的多元化需求更加強烈,而廣播電視節目在制作與呈現上依舊囿于傳統,缺乏新意,缺乏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溝通,降低了用戶的認可度與忠誠度。第三,數字技術發展限制。雖然在融媒體的推動下,廣播電視也開始了與新媒體的融合,廣播App、電視盒子的出現為節目運行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由于技術限制,其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依舊難以從根本上與受眾進行溝通,影響了節目的傳播效果。第四,廣播電視編導職業素養有待提升。一些廣播電視編導長期處于傳統媒體環境,對新媒體缺乏敏感度,或者故步自封,不愿意實現職業轉型,對新的傳播技術應用比較抵觸等,影響了廣播電視融入新媒體時代的步伐[1]。
廣播電視編導是節目策劃、創作、制作的專業人員,在“內容為王”的傳媒環境下,廣播電視編導的職業素質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以及節目傳播的效果。基于此,在新媒體的不斷沖擊下,廣播電視編導應明確自身位置,對職業素質進行綜合分析。具體來講,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職業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思想政治素質是廣播電視編導在工作中的基本引領,是從思想層面解決其在職業規劃以及自身發展問題的關鍵。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爆炸,多元文化交織、沖突,為媒體傳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廣播電視編導應堅定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加強職業道德構建,堅持構建積極的社會輿論,遵守基本職業規范,策劃、創作、制作健康向上、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節目內容,以抵御新媒體環境下不良信息的沖擊,為受眾提供積極健康的思想引領[2]。
在新媒體背景下,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積極學習新技術,掌握數字化、信息化傳媒方式是一名優秀的廣播電視編導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新媒體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極強,不斷創新的傳播手段為新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規模龐大的數據信息為電視節目的策劃與制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廣播電視編導應保持對科學技術的尊重,并秉承虛心的態度學習、掌握新媒體的傳播方法,進而逐漸融入新媒體傳播環境,為廣播電視轉型奠定技術基礎。
廣播電視節目并不是單純地傳播信息,其價值還在于發現美、呈現美與創造美,而編導作為電視節目的策劃者與制作者,只有具備了較高的審美素養,才能從海量信息中挖掘出具備審美價值的信息,并為受眾提供積極健康的審美導向[3]。隨著新媒體傳播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審丑”之風盛行,一些節目基于某些目的,扭曲美與丑的定義,將搞怪、審丑作為噱頭,嚴重破壞了社會普遍認同的審美體系。廣播電視編導針對這一傳播誤區,應在節目制作中加強審美情趣的引導,滲透美學理念,逐漸糾正受眾的審美誤區,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
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廣播電視編導從事該職業的“通行證”,雖然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形式與內容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編導工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依然是其立足的根本。基于此,廣播電視編導一方面要加強專業學習,從理論與實踐層面提高視聽語言、傳播學概論、新聞采編、非線性編輯制作技術等專業素養;另一方面還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媒體時代編導工作的專業技能,以提高適應當前媒體傳播環境的能力。
創新是個人成長,乃至一個行業發展的必備因素,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全面壓制傳統媒體,成為當前受眾廣為接受的媒體傳播形式,其關鍵就在于創新。廣播電視編導人員不僅要從自身的職業發展出發,創新知識結構與能力水平,更應該從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趨勢出發,利用節目創新引導新舊媒體的融合,進而探究廣播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需要依托更加廣闊的社交媒體,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讓無論是傳媒人還是受眾的社會參與程度更高。在職業發展中,廣播電視編導應積極建立社交關系網絡,利用社交媒體提高社會參與度,利用社交手段獲取更多的節目制作靈感,并根據受眾的節目需求,不斷優化制作方案,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制作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編導作為節目的策劃者、創作者與制作者,其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節目效果的好壞。基于此,廣播電視編導應順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汲取新媒體傳播經驗,不斷推動節目的改革與創新,提高節目質量,利用自身職業轉型提高廣播電視傳媒參與新媒體競爭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