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論引領新實踐。老年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以習近平教育改革發展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突出重點,補齊短板,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奮力譜寫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概括起來就是“十個堅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堅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十個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觀,又是辦好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的基本遵循。
(一)堅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今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且必須提高水平。” 老年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老年人,引導他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老年大學作為老年學員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陣地,必須打造一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教師隊伍,引導老年人扣好人生最后一粒扣子,固牢心靈真善美的根基。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做到“八個堅持”,即“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老年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老年人,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老年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老年人。讓他們在晚年生活中自覺遵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保持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永不自滿、永不停滯,積極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揮余熱。
(二)堅持政治建校, 著力創新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辦學理念的先進與否直接作用到教學管理的思路、方向和措施。老年大學務必全面加強黨對老年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嚴把政治方向,緊跟時代需求,緊貼職能任務,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在認識新思想中豐富辦學理念,在適應新時代中理清管理思路,在落實新思路中創新管理機制。通過辦學理念的轉變引領管理方式的轉變,以管理方式的轉變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效保證老年大學各項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三)堅持規范建設,著力深化教學管理。一方面,要根據學員特點和學習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實行分層次教學,不斷對專業進行整合和拓展。要加強特色專業品牌課(班)評估,提高品牌特色專業課(班)比重,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要加強教學管理規范化建設,重視教學大綱和教材建設。要加強教學理論研究,建立專兼職理論研究隊伍,圍繞老年大學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提高研究水平。要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網上報名,統籌老年教育資源,分流教育需求,解決好學員“進”的問題,最大限度滿足廣大老年人老有所學的愿望。統一教材管理、教學評價和教師隊伍建設、管理,解決好教育教學“管”的問題,不斷提高老有所教水平。引導老年學員參加社團組織,參與社會服務,解決好學員“出”的問題,促進廣大老年學員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要提升會刊辦刊水平,緊緊圍繞全國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這一主題,始終高揚主旋律,使其成為宣傳全國老年教育政策和指導老年教育工作的載體、推介全國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和老年大學辦學特色的名片,成為全國老年教育最有權威、最有實力、最具特色的老年教育理論刊物。要善于及時總結固化實踐積累和學習借鑒寶貴經驗,完善規章制度,探索長效機制,及時把工作要求細化為工作規范,把工作措施轉化為工作動力,促進老年大學工作全面發展。
(四)堅持內涵發展,著力提升整體水平。要堅持文化強校的原則,堅持內涵發展,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多出精品,讓中國這個文明古國通過老年人的風采來延伸她的文化厚度與時代魅力,為實現“精神富有”老齡目標做出新貢獻。要突出主題性。充分發揮老年大學陣地作用,通過搭建宣傳平臺、學習平臺、文化平臺、聯動平臺、共話平臺等五項措施對老年人進行老齡化國情教育,引導老年人樹立生命歷程觀、獨立自強觀、主動參與觀、積極養老觀、科學養生觀、終身學習觀、和諧相處觀,做新時代“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三有”時代老人。要注重培養四支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精干隊伍:積極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隊伍,引導他們把精力和熱情奉獻給老年教育事業。要注重管理隊伍建設,加強能力創新、管理創新,提升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執行力。要重視學員骨干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中的積極作用。要積極爭取各地黨委政府的支持,配備會管理、懂教學、熱心老年教育事業的中青年干部來充實加強領導班子力量,為老年大學更好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組織保證。
(五)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提升教育活力。老年教育改革永遠在路上。老年教育改革要回頭看、再出發,全面檢驗已有改革措施的落地情況,全面分析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在老年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破除不符合時代要求的老年教育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老年大學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要落實好國辦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推進機制、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系統改革。要推動老年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建設以市(州)老年大學以及各縣(區)校為中心、各地鄉鎮校為基礎、不同社區(村)為多點的老年教育辦學體制,形成有示范引領、有全面覆蓋、有廣泛參與的辦學格局。要建立老年教育督導機制,對老年教育工作人員、經費、質量、成效等進行督導,推進老年教育科學發展。要完善老年教育評估機制,開展規范校、示范校、特色校評估,形成激勵機制,促進爭先創優,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高質量、上水平。要加快中國老年教育走出去的步伐,深度參與國際老年教育規則制定,深化和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努力開創老年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六)堅持有效供給,著力擴大覆蓋面。老年教育發展必須要加大資源供給力度。一是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統籌,組織、教育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統籌協調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和理順體制機制等問題,形成發展老年教育的支持性政策環境。要運用金融、稅收、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民間組織、慈善機構和個人等多方面力量投入老年教育,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格局,實現多元的老年教育供給結構。二是整合有效資源,提升供給有效性。推動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向外圍輻射,把老年教育延伸至農村地區,積極為老年人群建設家門口的老年學校,提供更多便捷可及的教育服務。要整合養老機構的資源。引導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開展“養教結合”,多形式提供老年教育機會。要整合互聯網資源。適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在線學習平臺和“空中課堂”,突破時空限制,引導老年人通過在線學習、學友互動等模式激發積極性。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加強課程研發和載體設置的精準性。三是加強城鄉供給統籌,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使得老年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老年教育資源匱乏。政府要加大對農村老年教育的投資力度,大力發展農村老年教育。要充分利用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崗位設置等方式,推動各類資源向農村匯集延伸,讓農村老年人就近學習。
辦好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時不我待,任重道遠。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齊心協力,開拓創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廣州嶺海老人大學 關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