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這一方面是為了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近年來,國家除了在災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外,在構建科學的防災減災救災機制方面也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是提高公眾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降低災害風險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加強減災宣傳教育,需要政府與社會形成合力,健全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將防災減災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全社會樹立“減輕災害風險就是發展、減少災害損失也是增長”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網絡教育平臺等的建設,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進學校、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定期開展社區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居民開展應急救護技能培訓和逃生避險演練,提升公眾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技能。
謀求新時代防災減災事業的發展,就是要從“事后應急”走向“主動防范”,不斷增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要在防災中實現救災,在救災中體現減災,從而實現防災減災工作的整體推進,做到防、抗、救各環節的相互支撐,共同呵護好我們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