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巴(1860—1920),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詩人。他自幼酷愛文學,少年時代,就在學校主編了一份名為《蝸?!返男?,后來,又創辦了《星期天日記》報,不久就在這份報上發表了著名小說《搗蛋鬼日記》,并大獲成功。他一生寫過很多作品,如《蓄著白胡子的人》《一個鼻子的故事》《兒童故事集》等,都深受讀者喜愛。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小說的主人公尼諾受到姐姐的啟發,開始寫日記。日記記載了他在半年時間里怎么把家里攪得天翻地覆,甚至毀掉了他姐夫的政治聲譽和前途,最終成為“禍星”的經過,令人啼笑皆非。
11月7日
今天在學校上拉丁語課時發生了一件事,和我同桌的萊佐從他叔叔的商店里拿來一些黏鞋用的膠,我趁坐在前面的同學站起來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把這團膠悄悄地放在他的椅子上。這個同學名叫馬里奧·貝蒂,我們叫他小臟鬼。因為他穿的那套英國式的衣服雖然很體面,可脖子和耳朵部分都很臟,好像一個化了裝的清道夫一樣。
馬里奧·貝蒂坐下了。開始他什么也沒發覺,但過了一會兒,可能是椅子上的膠化了,黏住了他的褲子,他感到難受,便嘟囔起來,顯得很不安。
“貝蒂!什么事?你在干什么?”“我這兒……”
“不要說話!”
“但……”
“不要動!”
“但是,我不能……”

“不要說話!不許動……如果我看到你臉上的肌肉動一下的話……”
“請原諒,我不能……”
“不能?不能安靜?不能不動?那么,你給我站起來!”
非計劃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尚未達到拔管指征而將人體的治療性、診斷性導管拔除,包括氣管導管、中心靜脈導管、尿管、胃管、各種術后引流導管甚至起搏導線等拔除[1]。據報道,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為3% ~14%,非計劃性拔管后再置管率達56% ~80%[2]。從非計劃性拔管的年齡分布看,多見于高齡患者,且譫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3-4]。我院于2010年5月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意識模糊評估法,評估患者的意識狀態改變并根據評估結果給予及時處理等措施,對預防胃管留置患者的非計劃性拔管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但是,我不能……”
“到教室外面去!”
“我不能……”
“哼!”
老師哼了一聲,沖到小臟鬼面前,抓住他的胳膊想把他拖到教室外面去。突然,他住了手,因為他聽到了一聲“嚓”的撕裂聲:小臟鬼的褲子被扯破了,布條還黏在椅子上。
老師發脾氣了,但小臟鬼脾氣發得更大。兩個人莫名其妙地互相對視著,可誰也解釋不清是什么原因。
教室里爆發出一陣大笑。
這時,老師火冒三丈,大聲叫著:“大家安靜!都不許動!如果……”
這次他沒有勇氣說完他那句口頭禪了,因為全班同學都張大嘴巴笑著,即使老師想制止,也無能為力。
后來校長來了。坐在小臟鬼后面的七八個同學,一個個都被提問過,幸好,他們誰也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仍沒有解決。
最后,校長盯著我說:“你們聽著,那個做壞事的人要是不說出來,我查出來后定會嚴懲他!”
……
這部小說充分展現了兒童的天性,且語言幽默,常常逗得人捧腹大笑。在歡笑之余,也引發大人思考:如何與成長中的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溝通,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正直、善良、奮斗等優秀的品質,等等。因此,本書不但適合兒童閱讀,也適合大人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