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建學
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個別國家不時宣稱該倡議難以契合當地需求,指責“中國倡議與參與國實際需求相脫節”“未能促進技術轉移和經濟發展”等,并列舉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中國合作伙伴的“例證”。
個別國家抹黑“一帶一路”的時候,一般都是該倡議取得重大進展之時。自2013年倡議提出六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已超過6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沉渣泛起時,“一帶一路”合作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新平臺,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新空間。今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37位外國領導人、2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及來自五大洲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共6000多名代表齊聚北京,共襄盛舉。他們對“一帶一路”倡議投出了信任票。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先行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在建項目最多,進展最快,給巴當地投資、就業、稅收及整體國民經濟帶來巨大利好。目前,在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9個項目已完工,13個項目開工在建,覆蓋港口、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和產業合作等領域。在走廊投資和預期帶動下,5年來巴經濟發展平穩增長,GDP平均增長率達4.77%;外國對巴直接投資由2012年6.5億美元猛增至2018年22億美元;巴人均年收入從2012年1334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641美元。據統計,走廊項目為當地人民創造7萬個直接就業崗位,為巴政府貢獻9.3億美元稅收,2017-2030年走廊將為巴創造70萬個就業機會。走廊優先實施能源項目15個,裝機規模11110兆瓦,其中11個項目開工或投產運營,裝機總量達6910兆瓦,有效舒緩了巴能源危機,改善其國際收支平衡。
2018年9月,美國防部高官在美智庫毫不掩飾地表露心機,“美國及其盟友和伙伴不能去正面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因為其滿足當地對基建的渴求,而應借助西方發達的媒體宣傳造勢,集中曝光該倡議的消極、負面消息,放大其遭遇的困難和挑戰,以此侵蝕其合法性,動搖參與國家的決心”。然而,一位中亞學者則直言,美迄今未提出相較“一帶一路”倡議更具吸引力的方案,卻眼紅中國影響力的拓展,純粹是為反對而反對。
事實上,共建“一帶一路”,契合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回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愿望。面向未來,中國及其合作伙伴應繼續凝神聚力、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共建“一帶一路”成果頻傳之際,就是各種抹黑言行進退失據之時。▲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