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君武
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交往能力、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打好基礎。”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面對競爭的決擇,就必須擁有良好的與人交往、溝通、合作的能力。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交往能力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打好基礎。”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要么嬌寵溺愛,受不得半點“委屈”;要么關懷備至,經不得一點“風雨”。這些孩子在進入集體生活的過程中,住往會暴露出膽小的性格。
膽小分為兩類。一類膽小屬于本能反應。所有人面對未知危險、“強大”對手時都會表現出膽怯、恐懼、退縮、無所適從。這類情況不能定性為膽小,因為這不一定會成為阻礙孩子日后性格發展的障礙。另一類膽小屬于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再加上成長中多次遇到“威脅”刺激,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反射性的行為。比如被厲害的小朋友欺負時不能采取適當的反應方式來保護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于是孩子的行為呈現出固定化模式。
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家長保護過度。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過細,怕磕著、怕摔著、怕有任何不良因素,總把孩子帶在身邊,形影不離,使孩子養成了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和被保護意識。當孩子逐漸長大時,保護的慣性照樣持續,沒能根據孩子的能力發展適當“放飛”,結果導致孩子害怕離開父母,不敢與人交往。
二是孩子曾經被嚇唬,心理上留下陰影。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虎、鬼等嚇唬孩子,或者生活中某些偶發事件,如著火、跑水等嚇著了孩子……這些經歷,在孩子心理上留下了可怕的陰影,造成孩子膽小。
三是孩子交往少,對陌生群體不適應。有些孩子從小就很少與人交往,除了父母、長輩,極少上洞齡小朋友一起玩耍,極少有走親訪友的機會。這樣,就造成了孩子交往能力萎縮,怕見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講話的現象。
家長指導、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毛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他缺少自信”。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這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培養的。當孩子進步時,家長要及時鼓勵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及時幫助他。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二是發現孩子膽小,不要猶豫,盡快引導。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膽小不是什么大事,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因此不進行教育干預,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如果不對孩子的膽小性格加以教育,任由其發展下去,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回避型人格。這種人格,會因害怕與外界交往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里,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因此,長此以往,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回避,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志。所以,對于膽小的孩子,必須要加以警惕,進行及時的教育。
三是放手磨練孩子。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煉。如果家長一味地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所以,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四是放大孩子的“閃光點”。對于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的反應,努力尋找并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夸張的表揚鼓勵。
五是要在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孩子大膽做事。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給予他們最大的自由活動空間。有些家長用強硬的態度,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向行事,這樣做其實是很自私的。支持孩子大膽做事,支持孩子能獨立自主地作選擇,以及自行解決問題,對于孩子做事過程中的失敗和過錯持寬容的態度。同時還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恐懼,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家長要多加鼓勵。要明確孩子怕什么,針對孩子所怕的事物進行科學的解釋。鼓勵孩子的探索與嘗試精神。不要一個勁兒地下禁令,這也不行,那也不許。

孩子膽小,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靠家長的引導。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膽小的時候,千萬不要過于著急讓孩子去和陌生人頻繁接觸,以免弄巧成拙,還是應該用一些辦法,讓孩子巧妙走出膽小這個坎。
父母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成長。事實上孩子并不如家長想象當中的脆弱。訓練六七個月的孩子自己抱著瓶子喝奶,大一點后學用勺子吃飯,再大些就讓孩子自己洗小襪子,學會用剪刀等。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更自信。
六是創造外界交往的條件。要擴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多帶孩子認識新朋友,帶孩子外出游歷,眼界寬了,自然也沒有弱小的藏身之處了。創造條件,邀請孩子的小伙伴來家里做客,讓孩子多一點的小朋友交往,互相熟悉和玩耍,使孩子人學時不至于感到孤獨。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還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空閑時多帶孩子到遠郊去游玩,一起走山路、跨小溪,了解自然現象,認識小動物,收集植物等。
而家長也應該以大方開朗的態度待人接物,以及告訴孩子與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并抓住時機,有的放矢引導孩子。
在把孩子送出去的時候,還應該為他準備一個保護盾。告訴孩子如何自我保護。帶孩子外出時,隨時隨地教給他們交通規則和其他上意事項。告訴孩子怎樣走危險、怎樣安全,告訴孩子走丟時應該找誰,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
七是要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糾紛。有很多孩子平時好端端的,一遇到同學無理的欺負,就只懂得逃回媽媽的懷抱,這個時候家長要問清孩子委屈的原因,多作了解和解釋,如果同學確實是無理取鬧,家長一方面既要告訴孩子不要怕,支持孩子用正確的語言告知對方這是野蠻的行為,應該道歉,同時家長也要以平和、禮貌的方式與班主任老師以及對方孩子的家長溝通。切不可擴大糾紛,以免造成孩子的不安。
孩子膽小,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靠家長的引導。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膽小的時候,千萬不要過于著急讓孩子去和陌生人頻繁接觸,以免弄巧成拙,還是應該用一些辦法,讓孩子巧妙走出膽小這個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