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靄
摘要:漢唐古典舞自學科建立時起發展至今,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經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緩慢發展。在一批致力于推廣、發展漢唐舞的業內人士的推動下,漢唐舞于2017年開始有了一個“復蘇性”的發展。受到“上丹漢唐舞考級”系列培訓、漢唐舞師資培訓以及新創編漢唐舞劇目等方面的影響,漢唐舞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春天。筆者就漢唐舞發展至今的一些現狀進行分析,對其今后的發展方向、推廣、創新提出自己淺薄的見解,旨在助力推動漢唐舞繼續、長遠發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見,為推動漢唐舞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關鍵詞:漢唐? ?古典舞? ?發展趨勢? ?建議
中圖分類號:J72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069-02
一、漢唐古典舞學科的建立
漢唐舞是由孫穎先生在20世紀50到70年代經過研究而創建起的一門學科。漢唐舞蹈是以漢代質樸、豪放;唐代恢弘、富麗;宋代婉約、清麗;魏晉仙風、灑脫、玄學思想審美;明清戲曲為基礎元素。通過搜集大量史料、文獻、壁畫、雕塑等古代文物上的形象、體態記載,在遵循中國傳統禮制和人體運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將原本靜態的舞蹈記錄復現(激活),再通過長時間的提煉和整理,形成如今成體系的訓練系統,其中,以漢代和唐代的風格最為突出。
漢唐古典舞相對于其它舞蹈學科來說,它的起步是比較晚的,但又是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是中國古代舞蹈文化集中的體現。不論是從文化底蘊、服飾道具還是從風格特征都是最能代表中國特色傳統舞蹈文化的。
二、漢唐古典舞發展的現狀
從近幾年的舞蹈賽事上來看,中國古典舞和漢唐古典舞的發展似乎都陷入了一個瓶頸狀態,特別是在孫穎先生仙逝后,漢唐古典舞的創作和發展陷入了一段時間的沉寂。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學科繼承青黃不接,領軍人少
在孫穎先生在世時,產出了《銅雀伎》《踏歌》《楚腰》《謝公屐》等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其中,《踏歌》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其舞蹈形象被作為中國特色代表性舞蹈收錄進世界郵票中。在先生過世后的若干年間漢唐古典舞較少產出深入人心的舞蹈作品。
在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上,除了以鄧文英教授、史博等為主的學科研究人員在致力于漢唐舞蹈的傳播和研究,但相對于其它學科的力度和產出是有限的。而在孫先生辭世后,漢唐古典舞的發展和深入研究卻是像失去了一位領軍人物,其他同仁們在研究方向和內容開發上陷入了迷谷。主要原因有:第一,孫先生本人在理論學識、文化積累上的深厚是年輕一代繼承者無法追趕的。由于積累的量不足以達到深入研究、繼承、發展的度,所以引起的質變不大;第二,由于學科建立比較晚,在繼承的老、中、青三代的環節中,出現了中年繼承環節的斷裂,青年傳播者仍處在積淀、研究、探索中,還不夠成熟。
所以,漢唐古典舞在現階段的發展是艱難的,但也是有明確目標的。
(二)發展緩慢
作為中國文化當中的一部分,漢唐古典舞的發展不像民族民間舞和中國古典舞那樣發展迅速。從誕生到學科建立之初,直至2016年左右,基本上處于一個緩慢發展的趨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科成立較晚,大眾普遍已經接受學院派古典舞的審美及認知,將漢唐古典舞與學院派古典舞在潛意識上理解為一派。其次,漢唐舞學科發源地北京舞蹈學院漢唐舞專業的相關招生制度也對漢唐舞發展緩慢有一定的影響。再次,由于漢唐舞專業或課程在全國有舞蹈相關專業院校成為課程的高校不多,造成了解和受眾面不廣。
(三)受眾面小
由于北京舞蹈學院漢唐古典舞專業隔年招生,且每屆招生人數較少的原因影響,使得本身創立學科學院的人才培養數量相對較少。且全國據不完全統計開設舞蹈相關專業的283個左右的高校中,開設漢唐舞相關主修、選修相關課程的高校保守估計不高于20所,所以在高校業內的受眾面不廣,也導致社會上能接觸到漢唐舞的人較少。
三、對漢唐古典舞未來發展的個人建議
漢唐古典舞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和歷史復蘇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極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內涵、精神在內的。它的出現不僅僅是讓古代的舞蹈藝術形式重現在現代人眼前,更讓大家了解到古代舞蹈的風格、特征、文化、思想、禮儀等重要傳統的文化習俗在內,同樣也提升了國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但在新時代的今天,由于社會結構、人的分工、人的思想和接受新事物的方式都發生巨大的轉變,傳統的漢唐古典舞,面臨這樣一種新形勢該怎樣發展?筆者總結出幾點微薄的淺見。
(一)在有舞蹈專業相關高校逐步推廣
高校是中國人才集中、培養之地,也是知識、資源整合比較豐富的學習場所,而高校教師對自己所授相關專業的關注度相對于一般培訓機構較高,且對所授學生的影響也較大,故在高校逐步推廣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漢唐古典舞學科以北京舞蹈學院漢唐舞專業為領軍,其教師積累程度較高,可組成漢唐古典舞推廣小組,定期有選擇、有針對性的對高校舞蹈教師進行相關的理論、技術上的培訓,合格結業頒發培訓證書,促使前來培訓的高校教師學成而歸之后在其工作的單位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二)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作為享有“舞蹈家搖籃”的北京舞蹈學院來說,它是舞蹈專業的領軍高校之一,也是漢唐古典舞的誕生地,作為舞蹈專業資源集中的高??蓮淖陨淼淖兏飦硗苿訚h唐古典舞的發展。北京舞蹈學院漢唐古典舞專業自招生以來,一直是保持著隔屆招生的政策,如若為了漢唐古典舞的長遠發展可從制度出發進行變革,將隔年一次的招生改為每年招生,這樣從根本上就提高了專業漢唐古典舞專業人才的數量,也為漢唐舞的推廣培養出了更多人才。
(三)先保“本”,后發展
漢唐古典舞在現今發展的過程中,受外來文化和新興事物、思想的影響,必須經歷一個艱難的?!氨尽边^程。中國本土舞蹈發展到今天,民間舞、古典舞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外來現代舞、流行舞、芭蕾舞的影響出現了部分的變化,也就意味漢唐古典舞在發展中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漢唐古典舞作為中國古代傳統舞蹈的復蘇,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精髓,必定不能隨波逐流失去根本。所以,在發展中必須堅持原則保持根本,在保持根本的原則上,遵循歷史記載的軌跡進行。
(四)將與漢唐相關的國學及舞蹈教材普及進中小學
自2017年上丹舞蹈開始大力推廣“漢唐古典舞考級”相關教程和師資培訓后,我們在其教材中可見將音樂、漢唐舞、禮儀、國學等元素相結合,簡而不繁、音樂清麗優美。在教育部極力推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將這種藝術與國學結合的好教材普及進中小學第二課堂的興趣培養中。在普及國學文化的同時,學生們也得到了藝術的滋養,同時在側面也推進了漢唐古典舞的推廣。
(五)以漢唐舞專業為團體,創編新劇目,并全國巡演
由于近幾年漢唐古典舞進入發展較快的軌道,相繼出現了《采薇》《麗人行》等廣為人知、群眾喜愛的舞蹈作品,漢唐古典舞繼《踏歌》后又進入舞蹈業內人士及大眾茶余飯后的熱談。而一些漢唐舞工作室的開設,讓更多學習者體會到了漢唐舞的美,使漢唐舞的欣賞者更多。所以,為了推動漢唐舞的發展,相關漢唐舞或者專業團體應承擔起這樣的傳播重任,創作出一些漢唐古典舞的劇目、舞劇,并有計劃的從一線到三線城市,進行鋪開式的巡演,以推動漢唐古典舞的傳播,吸引更多的觀眾來欣賞,甚至成為漢唐古典舞傳播、發展的一份子。
漢唐古典舞發展至今不過短短幾十年,但它卻是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藝術、精髓的體現??v觀現在國內舞蹈的發展外來的現代舞、芭蕾舞、流行舞、國標舞的發展速度和人民喜愛的程度都已大大超出了對中國傳統漢唐古典舞的喜愛程度。而學習這些外來舞蹈種類的人數也是呈上升狀態的。作為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接受者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保護、傳播、傳承、發展漢唐古典舞略盡綿力,畢竟漢唐古典舞是我國藝術文化的瑰寶之一。為了它能在新時代長遠發展,提出個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對漢唐舞的發展有所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何祎.淺析漢唐舞的新中國古典舞精神[J].北方音樂,2016,(17).
[2]朱玉紅.中國漢唐古典舞蹈文化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7,(02).
[3]楊蕾.孫穎漢唐古典舞文化內涵探徵[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6年.
[4]孫思洋.當代中國古典舞體系發生、發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