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辰 謝明霞


摘要: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全球有著廣泛的影響,隨著近年來在教育領域的改革,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對我們的教育方法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但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這一教育體系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將柯達伊教學法中的科爾文手勢融進視唱練耳教學當中,可以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起到更好的教學作用。
關鍵詞:柯達伊教學法? ?柯爾文手勢? ?視唱練耳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105-02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對于音樂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視唱練耳是否學好,直接影響到后續的學習效果,因此,視唱練耳對于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師視唱教學多以“原曲視唱”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時進行把原曲從生到熟反復的機械練習,在學習中被動參與。柯達伊教學法作為當今世上最具有影響力的音樂教學法之一,對于加強視唱練耳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將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與視唱練耳教學相結合,將柯爾文手勢運用到視唱訓練當中,以此為主題進行探討。
一、柯達伊教學法
佐爾坦·柯達伊,(Zoltán Kodály,1882-1967),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哲學家。他在1905年開始,在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謠,旨在改善歌唱的品質、訓練優秀的音樂教師和小孩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樂水準,這是他花費畢生精力倡導和建立的音樂教育體系和教學法。這個體系的主要教學形式為集體歌唱,以匈牙利民歌或以本民族風格創作的多聲部合唱為主要教材。
柯達伊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有:第一,以民間音樂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柯達伊在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謠的時候,總結出民間音樂是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只有培養兒童、承認學習、了解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才會讓自己民族的音樂得到蓬勃發展,提升音樂的發展水準。第二,柯達伊教學法的教學基礎就是歌唱,重視歌唱。歌唱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進行的活動,它既切實可行又容易見效,所以他創作了很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和帶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作為教材來運用到教學當中。第三,采用首調唱名法。柯達伊教學法當中視唱練耳教學的基本手段是首調唱名法。柯達伊認為首調唱名法是最能被非專業人士學習音樂最容易上手掌握的教學手段,該唱名法不需要經歷繁重的五線譜學習過程就可以掌握看譜的能力,減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壓力。而且由于柯達伊選用的音樂帶有大量的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調性,也很明顯的適用于首調唱名法。第四,五聲音階的大量使用。柯達伊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后,認為和匈牙利的民謠以五聲音階為主一樣,五聲音階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民間音樂的基本音階之一。所以,在柯達伊教育體系里,早期的學習大部分采用的是五聲音階來進行訓練。總而言之,柯達伊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享受音樂,愛上音樂,把音樂融進他們的生命里,而不是把音樂學習當做一種負擔和任務,這樣就違背了音樂學習的宗旨,失去學習音樂的樂趣。
二、柯爾文手勢
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英國新派牧師約翰·柯爾文(John Curwen,1816-1880)在19世紀70年代首創的,所以稱之為“柯爾文手勢”。手勢借用七種不同的姿勢和在身體前部所處的七個不同高低的空間位置來對應音階中的七個音名,在空間中顯示出音階里各音之間的高低關系。在演唱單聲部時,我們通常用右手做柯達伊手勢;在演唱二聲部時,用兩手同時做出手勢來表現兩個聲部的音高。
Do音手握成空拳,在腰部的高度;Re音掌心向下,指尖朝上45度,在肋骨的位置;Mi音掌心向下,手掌與地面平行,在劍突部;Fa音四指握起來,大拇指朝下,在胸部的前方;Sol音攤開手掌,掌心向內,在頷部;La音掌心窩起來朝下,五指稍微收攏,在眉部高度;Ti音食指向上45度,其余四指握起來,在額頭位置;高音Do在頭頂前方手握成空拳。
三、柯爾文手勢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作用
視唱練耳對學生的識譜能力、音高概念和音準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柯爾文手勢可以幫助學生在這些方面有所提高。
在開始學習線譜的時候,學生通過直觀的柯爾文手勢的形狀,對音一目了然。教師準確做出手勢,學生對照教師的手勢歌唱,對音進行識別,再進行識譜練習,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開始接觸簡單的視唱曲目時,學生可以通過多加手勢練習來記譜,通過手部動作,使學生學習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效率更高。手勢識譜可以讓學生對識譜的恐懼感減少,比傳統的識譜教學更生動,增加課堂趣味性。
柯爾文手勢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在身體前部不同高低的空間位置來表示音階中的七個音名,通過這個手勢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首調唱名體系中各個音之間的高低關系,調式音級傾向,使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抽象的音高關系。教師邊唱音邊做手勢,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手勢的變換和手位置的高低明白音的高低,用視覺感受轉化成聽覺感受,構建音高概念。
音準是正確視唱的重要部分,運用柯爾文手勢可以幫助學生糾正視唱中出現的音準偏差。在學生視唱出現音準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手勢位置的細微升高或者降低來調整學生的音準,讓學生對自己演唱的音的偏向有直觀感受,來調整音準。例如,學生在唱音時,出現偏高的情況,教師可以把手勢位置向下移動,來提示學生把音高向下調節;出現偏低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手勢位置向上移動,來提示學生把音高向上調節。在音高出現偏離嚴重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調節動作幅度的大小,來提示學生調整音高的幅度;在只是需要升或降的傾向性時,則可以通過手勢帶動學生感受音的傾向性。
四、柯爾文手勢在視唱練耳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一)課例:小合唱曲卡農
(二)教學對象:本科一年級音樂教育學生
(三)教學方法:柯爾文手勢
(四)課程時間:40分鐘
(五)課程目標
1.建立調性音感,構建音高概念。
2.熟練掌握柯爾文手勢。
3.培養內心聽覺,感受多聲部立體效果。
(六)課程內容
1.通過柯爾文手勢對卡農進行識譜。
2.掌握曲目的旋律、節奏和風格。
3.對卡農進行多聲部演唱,在演唱中保持準確的音高和節奏。
(七)教學步驟
1.對曲目進行節奏練習。
2.學生跟隨教師手勢對曲目進行識譜。
3.學生帶手勢對曲目進行視唱。
4.分四個聲部進行練習。
5.四個聲部合起來,完成卡農練習。
(八)教學重難點
1.曲目中出現十六分音符,對學生手勢反應能力要求較高。
2.多聲部音準、節奏要卡準。
3.每個聲部結束時停留的小節不一樣,學生要對自己聲部旋律記憶。
4.學生要對自己聲部的旋律要熟悉,不要被旁邊聲部影響。
5.教師要分辨四個聲部的音準,及時對音準出現偏差的聲部進行糾正。
五、結語
通過柯達伊教學法與我國視唱練耳音樂教學實踐相結合,可以使視唱練耳教學更好的發展。其中,柯爾文手勢通過調動眼、手、口、耳同時參與到學習中教學手段,把抽象的音樂轉換成具象的手勢表現,對我們在視唱練耳中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可以有效提高我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視唱練耳這一學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音樂的學習不應該是枯燥無味的,更應該是充滿樂趣的,把傳統教學與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以有效的給音樂學習帶來趣味性。我們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把柯爾文手勢更好的與視唱練耳相結合,使其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方便,從而更好的服務于視唱練耳學習。
參考文獻:
[1]謝嘉幸,楊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匈]柯達伊.論匈牙利民間音樂[M].廖乃雄,興萬生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