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瑛
摘要:《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具有道教性質的白描人物手絹,相傳由唐代畫家吳道子所作,現存于徐悲鴻藝術館,畫家通過不同種類的線條描繪了由東華帝君、南極帝君、扶桑大帝三位帝君與各位仙官、侍從、儀仗、樂隊等八十七個神仙一同拜謁元始天尊而徐徐前進的情景。全文由三部分組成,通過對畫面線條的疏密、線條的氣韻以及線條的細節來分析《八十七神仙卷》的線條美。畫面疏密有致、人物高低相間,通過不同長短、粗細程度的線條表現不同身份地位的仙人,體現出了畫家極高的概括能力。
關鍵詞:“密體”? ?疏密有致? ?氣韻生動
中圖分類號:J2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27-02
一、從《八十七神仙卷》研究線條的疏密美
(一)人物線條的疏密
遠觀整個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只從右向左徐徐前進的隊伍,整體多用長線來表達人物的前后疏密關系,動勢一直向左,畫面中還偶爾穿插向右回頭的仙女使整個畫面構圖和諧而不失大局。畫面以東華帝君與南極帝君為中心扶桑大帝居右眾仙人為襯,因為帝君身份與眾仙人身份不同,作者通過線條將帝君的體型放大、身后有光環圍繞、相比于其他仙人周圍相比空間較大等手法表現出了兩位帝君的地位之高。作者將扶桑大帝身后的光環減半,因此使得畫面中心落在東華帝君與南極帝君身上。這兩位帝君之間為畫面中心,是由排布緊密為數8人的玉女構成的龜茲樂隊,作者通過疏密相間的線條使眾仙女手持儀杖、熏香等圍繞在帝君周圍,目光都集中在帝君身上,更加凸顯出了帝君的地位顯赫。
人物排布高低有致,疏密相間,把眾仙人的頭部連接起來會形成一條錯落有致的曲線,各位仙人前后疊加整個畫面沒有出現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卻被安排的疏密得當。畫面的最左邊是隊伍之首有六名武將手持寶劍在前面開路,他們手持的寶劍寶刀整體方向朝右,因為身體行走趨勢朝左而手持寶劍朝右使得人物構圖更加協調平穩。畫面的最右端是一顆長勢向左的仙樹,這與畫面左端將軍手持的寶劍方向形成了首尾呼應。
(二)背景飾物的疏密
畫面中除了對人物的著重刻畫,兩側的橋欄、橋下盛開的荷花,上空的仙氣也很有趣。整體相比于人物的線條排布較為稀疏。橋欄貫穿整個畫面,線條相比于其他部分的線條略顯稀疏,給觀眾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引導著觀眾的視線跟隨人物的走勢,靜中有動。橋下盛開的荷花有仙氣相稱,體現出了拜謁天尊時場面的宏偉盛大,營造出了人間仙境。
眾仙女手持的播招等儀杖和花、瓶、幾、熏香等排布疏密有致,帝君周圍空間較大,前后仙女手持的飾物雖簡卻很莊重,離帝君較遠的區域飾物較繁密,更加凸顯出帝君的地位。龜茲樂隊位于整個畫面的中央也是畫面的高潮部分,龜茲樂隊的八位玉女手持的樂器排布繁密,裝飾品飄帶依依,樂器造型精致,與周圍疏密的對比體現出了龜茲樂隊的精致并且為整個行進隊伍營造了浩蕩與莊重的氣氛。
二、從《八十七神仙卷》研究線條的氣韻美
(一)線條的氣韻之美
中國畫的線條講求氣韻之美,線條是線描人物的精髓。線條不僅要表現出事物的外部特征,還要表現出事物的內在氣質,同時表現出畫家的內心情感。
畫家運用高古游絲描、鐵線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和釘頭鼠尾描等不同的線條種類把不同人物的身份個性描繪的活靈活現。仔細觀察畫面中不同粗細的線條,我們就能從中體會到謝赫“六品”中的“氣韻生動”的說法。遠觀整個畫面我們可以看出,畫面中的衣紋線條以長線居多,而眾仙女手持的播招等均已短線繪出,運用了中國畫人物線描中最常見的表現手法:長短對比,畫家通過較粗的線條來表現橋欄,而橋欄周圍的仙氣與荷花均已細線繪出,運用了中國畫人物線描中粗細對比的手法,通過這些線條的長短粗細的對比使得整個畫面豐富而又動感。各人物之間相互聯系,與畫面的空白處形成了對比,從而使得畫面氣韻生動,讓人們有一種飄飄欲仙、對人間仙境無比向往的感覺。
(二)線條的裝飾性美
畫面還運用到了線條裝飾性,通過線條的節奏與韻律充分發揮了線條的裝飾美。遠看整個畫面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疏密的對比,這種疏密對比的線條仿佛在畫面中形成了黑白灰的調子,是整個畫面顯得有節奏而有韻律。《八十七神仙卷》屬于白描作品,雖然沒有任何顏色的填充,但通過線條構成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使得整個畫面顯得豐富多彩,表現出了畫面的空間感與厚重的色彩感。作品通過線條的表現仿佛可以看出帝君身后金光閃閃、絲絲縷縷的仙氣縈繞在他的周圍,眾仙女身戴珠環玉佩手持盤播金光靚麗,雖然畫面并未上色卻能體會到仙人各各面若桃花、雍容華貴,整個作品通過線條表現出了畫面強大的生命力,富有震撼力,帝君頭頂金光閃耀,這幅線描作品使觀眾感受到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三、從《八十七神仙卷》研究線條的細節美
(一)人物線條的細節
縱觀整個畫面似乎所有的人物都被平擺在整個畫面上,沒有所謂的透視,卻一點也不顯得呆板,通過不同線條的表現方式表現出不同的人物身份與性格,畫面最左端也就是整個行進行列之首為五個武將,他們神情凝重。作者通過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濃淡程度的線條表現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與性格特征。帝君眉眼微垂,雍容華貴。畫面中還有眾仙女組成的龜茲樂隊,樂手們手持樂器歡快地演奏,身穿服裝華麗尊貴,與周圍仙女們的服裝形成了鮮明對比。仔細觀察畫面,整個行進隊伍由右向左浩浩蕩蕩前進,整體動勢朝左,但有個別仙女回頭觀望,一方面體現了整個構圖的和諧,另一方面還體現了仙人在莊嚴的拜謁途中仙人輕松灑脫的情景,帝君周圍的仙女們神情嚴肅、目光均聚集在帝君身上絲毫不敢交頭接耳,而離帝君較遠的仙女們有的在互相談論,面部輕松愉快,通過兩組不同位置仙女們的不同表情與姿態還可以體現出仙人對帝君的敬畏之心與帝君顯赫的地位。仔細觀察還可以看出隊伍中神采奕奕的男仙,他們面部微笑體現出了男仙的灑脫與童真。
仔細觀察畫面可以看出三位帝君的手較眾仙女略顯寬厚,而且從手部搭在仙女衣服上可以看出帝君的權力之高。仙女的手纖細優美,無論是手捧果盤的仙女還是手持樂器的仙女都把最優美的手姿展現出來了:有的手翹蘭花指、有的平拖香薰。武將的手則棱角分明、寬厚飽滿,體現出了武將的陽剛之氣給人以安全感。畫家通過各人物手的形態來區分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與個性。
(二)背景與飾物線條的細節
仙女們手舉幡旗、傘蓋等飾物徐徐前進,使觀眾似乎聽到了仙珠相互碰撞的靈動悅耳聲。仙女們身上佩戴的珠環寶玉被畫家表現得精致小巧,隨著隊伍的前進似乎能聽到這些裝飾品碰撞的清脆聲。眾仙人的發飾與配飾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三位帝君頭上所帶的帽子精致且顯得貴重,帽子上鑲嵌著密密麻麻的珠寶,腰間有綾羅腰帶相稱,帝君周圍的龜茲樂隊頭飾花樣繁密發髻形狀優美中間還有寶石鑲嵌衣服上也有各類珠寶掛飾,周圍的仙女發髻略顯簡單,多以鮮花加以修飾,武將的頭飾多是金屬材質,身披盔甲體現出了武將雄壯的人物形象。畫家通過仙人頭飾繁密對比以及材質的不同表現出了仙人不同的身份與地位,橋欄之下荷花盛開,婀娜多姿,仙氣縈繞,從對畫面人物的佩飾以及飾物的處理可以看出畫家極高的概括能力與造型能力。
通過對《八十七神仙卷》白描作品的研究可以學習到構圖的巧妙,線描的精致,對細節精致刻畫的同時又能把握整個畫面的結構等等。仔細觀察畫面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畫面中的每一筆都起到了各自的作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等相互組合構成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內容豐富的白描人物線稿。把畫面中靜態的人物、背景等動態化,使觀者似乎看到了徐徐前進的隊伍,從中還伴隨著悅耳的樂曲以及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在對《八十七神仙卷》的欣賞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人物造型的精髓——線描的重要性,《八十七神仙卷》的構圖、線條以及細節的處理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參考文獻:
[1]李群.《八十七神仙卷》的線條美[J].中國書法,2016,(12).
[2]劉建輝.臨摹《八十七神仙卷》上(局部)[J].美術教育研究,2016,(03).
[3]張慧.《八十七神仙卷》賞析[J].大眾文藝,2015,(10).
[4]朱曉燕.淺析《八十七神仙卷》線描的藝術特色[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5]王茂.《八十七神仙卷》線描藝術特點解析[J].美術教育學院,2015,(04).
[6]董紅普.色彩斑斕的白描音樂[J].藝術評論,2009,(07).
[7]李鐘錄.《八十七神仙卷》構圖分析[J].美苑,1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