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偉
摘要:徐渭是我國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他的大寫意畫善于比興托物言志,以草書入畫,筆墨技法酣暢淋漓,水墨變化豐富,使中國筆墨紙張的特殊效果得到空前的發揮,完成了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革新,寫意精神更加濃厚。
關鍵詞:徐渭? ?水墨? ?大寫意? ?花鳥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35-02
徐渭,字文清,號天池,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徐渭出生于正德十六年,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父親當時任夔州府同知。徐渭在年輕的時候就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自負才略,好奇計,譚兵多中”,他一直有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負,受到兵部侍郎胡宗憲的賞識。本以為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因胡宗憲為嚴嵩同黨受牽連被捕入獄,徐渭受到刺激后狂病發作,先后嘗試自殺九次,但都沒有成功。后來因殺死繼室張氏,而下獄,度過七年牢獄生活。五十三歲出獄后,開始大量作畫。這樣的人生遭遇讓他變得憤懣不平,加上他桀驁不馴的藝術個性,使他內心的情感一觸即發,達到了徐渭繪畫藝術的頂峰。徐渭被認為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8歲就攻八股文,但后來是八次鄉試,八次均名落孫山,一直到四十一歲第八次鄉試失敗后才決心放棄科舉。而對于繪畫,徐渭早年只不過是偶然為之,作為寄托閑情的消遣方式,孰料晚年卻是以此為謀生的一種手段。在徐渭死后,他的大寫意花鳥畫成就了他在繪畫史上的歷史地位。他的繪畫作品和作品中呈現的藝術風格,有著他獨特個性和悲慘經歷的抒發。
徐渭的人生境遇和從小積淀的文化修養與徐渭獲得的繪畫成就密切相關。他的繪畫之所以有著與常人不同的風格和面貌,是因為他放蕩不羈、固執執拗的性格,歷經磨難和曲折的經歷,豐富細膩、卓越不凡的感情和學術氣質。正是這些要素才使徐渭的大寫意畫風具有不同流俗的格調。
一、橫涂縱抹、以書入畫讓徐渭的畫筆墨縱情揮灑、淋漓滿紙
中國畫中筆墨是基本特征,筆墨二字幾乎成了中國畫的代名詞。“骨法用筆”正是強調繪畫藝術中筆法的重要性。徐渭的畫注重線條的運用和形體的塑造,簡潔精練的用筆往往畫一物只需幾筆,形象生動。舍去大量的細節,一般都是用簡練的線條概括物象。他用筆所概括的物象都能抓住其特征和神氣,如畫蟹突出一個甲狀的硬殼,一對巨大的螯,左右各四條腿。徐渭的畫不僅用筆簡練,筆法草草。而且善于運用水法墨法,使筆墨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這是徐渭繪畫突出、與眾不同、永恒持久的重要因素,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價值。徐渭能夠熟練運用墨的干濕濃淡來使表現對象變得生機勃勃,帶有獨特的韻致和格調。畫面在他的筆墨運用中呈現出獨特的氣質韻味。當然除了運用筆墨的濃淡,他的潑墨也使畫面增色不少,創造出筆墨淋漓、煙霧彌漫的效果。潑墨法作為一種濕畫法,比起積墨、破墨更能直抒胸臆,形也更簡潔潑辣。在畫牡丹葉、荷葉、菊葉、芭蕉葉等這些寬葉植物,以及蟹等常在著了一層墨還未干時再加上一層墨的破墨法,以達到潤澤渾化的藝術效果。徐渭的水墨效果突出與他喜歡用生紙有很大的關系。是因為生紙的吸水能力比較好,有利于作畫時的即興發揮,同時徐渭也是打破傳統在生紙上作畫的第一人。由于生紙不加膠礬有利于產生絕妙的水墨滲化效果,從而有利于營造層次豐富多變、筆墨輪廓模糊的畫面效果。同時為了防止水分和墨的過度滲透蔓延,失卻物象的本質,他有時還會在墨里加入膠礬,即膠墨法。以取得恰到好處的墨暈效果。正是由于善長運用“潑墨”“破墨”“膠墨”等方法,徐渭稱自己的畫是“涂抹”,而不是畫“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涂花卉”。
徐渭的寫意花鳥畫成就得益于其卓越的書法造詣。他對自己的書法頗為自信,曾自言“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徐渭畫葡萄、藤秧和花卉縱橫涂抹、揮灑自如,這是徐渭善于以行書、草書入畫的緣故。通過觀察他畫面的布局和章法,靈動似草書用筆,構圖灑脫恣意,好似其書法之章法。在徐渭看來草書是大寫意形成的基礎,他深諳書畫相通的道理,因此他敏銳地注意到書法中所蘊含的真正的寫意性,他的書法遵法而不循法,變化天然,他的草書亂頭粗放,洗盡鉛華,與他放逸的畫相一致。因此,徐渭的大寫意是與草書結合在一起的。徐渭的《雜花圖卷》,全卷共分十段,由前而后分別畫了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紫薇、紫藤、葡萄、芭蕉、梅花、蘭花、竹子共十三種花卉,整卷作品激情奔越,走筆如飛,隨心所欲,暢快淋漓,草書飛動,一氣呵成。卷首是牡丹,用筆用墨極縱肆支離,以草書筆法寫成,神韻超越。后面的石榴也與牡丹一樣精彩。石榴后面的的荷葉采用潑墨技法,畫面層次分明,與由輕快飛動的線條組成的荷桿形成鮮明的對比。緊接著荷花的是不見首尾的拔地擎天的梧桐。其后是運筆瀟灑勁健,雖亂頭粗服,卻老中生秀的菊花。南瓜、紫薇、紫藤、勾花點葉,即使細小的線條也具有很強的力量感和劇烈的運動感,而老藤卻用生辣的枯筆掠馳而過,有千均萬力。葡萄一段,其畫枝干、刷葉、點葡萄、細細蔓,行筆皆狂掃奔走,滿紙如颯颯風云。梅花落筆自然,老干用淡墨,委曲而上,蒼勁用質,新枝濃墨中鋒顯其挺拔,而花朵隨意點染,看似非似。最后是蘭與竹,表現其人品的高雅和人格精神。這幅蘭花以水墨逸筆寫出,頗有蕭散之意,而竹墨色淋漓,筆法潑辣痛快。
二、不求形似求生韻、緣物寄情之手法使徐謂的畫意趣盎然,狂放潑辣
元代以后,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文人寫意畫大盛,徐渭一直自覺地研習、吸取、總結前人的理論和創作,從而最終形成現今我們所看到的徐渭大寫意畫風。然而,徐渭承于前人,但又不拘泥于前人,因此徐渭又是將明代文人畫推上新高度的有力助推器。徐渭“使文人畫的理論和實踐,從重‘形神兼備的主客觀兼顧而轉向了‘意在象外的重主觀、次客觀的大寫意畫發展階段。這是文人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徐渭不局限于前輩畫家已有的程式和成法,也不拘泥于精細刻畫具體物象,而是隨心而動,只求能抒發宣泄胸中逸氣即可。盡管徐渭繪畫放蕩不羈,不求形似,但他從不脫離自然現實,他的繪畫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徐渭為了更加認真的對自然物象細心觀察,更加了解領會植物花卉的生長規律和特點,使繪畫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生活,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種滿各種植被,有葡萄、竹子等。也因此他總是用大刀闊斧,明快簡潔的筆墨將物象神似地再現于宣紙之上。
中國古詩詞中的詠物詩文常用比興擬人的表現手法來寄托和抒發感情。文人畫在宋代之后逐漸興盛成為畫壇主流,文人畫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比興擬人。文人畫家常將一些物象賦予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用以象征精神品質。例如:梅、蘭、竹、菊。這些物象在畫家的筆下都具有了人格特征。文人士大夫在創作中將自己的藝術審美理念和觀點通過描繪的物象表現出來,強調了畫家的主體意識。徐渭的繪畫題材十分廣泛,其中花卉和果蔬的成就最高,也最突出。這些日常所見花卉蔬果在徐渭筆下靈動畢現,生機盎然。徐渭的畫寄寓了他的喜怒哀樂,這些畫是他精神世界的直觀抒發。徐渭的繪畫作品都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物體,但是都被賦予了畫家的個性特征和強烈的情感表達,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使其繪畫作品突出。例如《墨葡萄圖》就是抒發自己憤憤不平和懷才不遇的際遇。淡墨和濃墨的相互配合映襯將無人采摘而已干癟的野葡萄隱現于如點淚跡的墨色之中,那份失意孤寂的蒼然之情一展無遺。
三、結語
徐渭在中國古代畫壇上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是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當今的人們站在徐渭的畫作前不得不驚嘆他那縱情揮灑、狂放潑辣的風格,以及從筆墨、章法以至意境都噴薄出的自由不羈、狂傲不訓的豪情,不得不被那純熟水墨技巧營構的形象所表達的畫家獨特的人格所深深折服。明朝中后期,中國寫意花鳥畫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而徐渭正身處此時。但徐渭在此基礎上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創新,他孜孜不倦執著于突破寫意花鳥已有的水墨效果,賦予寫意花鳥更多的個性色彩,正是他的這份孜孜不倦將中國寫意花鳥畫推至一個空前的高峰。也正因此即便徐渭已經不在人世,但學習研究他繪畫的人仍連綿不斷。
參考文獻:
[1]周群,謝建華.徐渭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志民.中國藝術大師圖文館:徐渭[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3]丁家桐.徐渭[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