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焱
摘要:云作為中國山水畫中重要的構成元素,被歷代中國山水畫家所重視,如宋代的“米氏父子”、當代的陸儼少等畫家,皆以云煙表現為主要風格特征,著稱于世。云作為自然界中無形的,又能被肉眼所見的物質,古往今來,不乏運用云煙造境之高手。不同的云煙表現技法創造出不同的意境美與情感美。本文以云法為主題,通過對前人的優秀繪畫理論及優秀作品學習與研究的基礎上,對云的表現方法進行梳理。
關鍵詞:山水畫? ?云法? ?表現
中圖分類號:J2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51-02
一、云法種類
云法:即畫云的表現技法。云是中國山水畫的基本構成元素之一,被歷代畫家所重視,畫家們通過藝術實踐總結出了表現云的諸多繪畫樣式,概括說來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勾云法:以線條勾勒出云的輪廓動與形態。此畫法中,短線多用于體現云的聚積,所以短線刻畫之處應多層次密集才能顯示出云的厚度,較長的筆線則用來表現云的流動,所以長線刻畫之處層次應少為好,以表現出云的輕柔飄忽。云分為云頭與云腳,也可叫做陰陽之分,云頭為上則陽,云腳為下則陰,云頭刻畫之處應筆線較為簡單概括,云腳筆線則相反,應較為繁密。運用勾云法畫出的云,不僅富有體積感,也富有韻致。在使用此云法時,所畫線條應具有流動感,富有變化,用筆自然流暢,線條靈動活潑。此法在工筆山水與寫意山水中皆有運用。
(二)染云法:此法與勾云法不同,不以線條為主,而是運用水墨關系烘染出云的變化,表現出云的輕柔與厚重。在烘染云氣的過程中切記不可隨意涂畫,時刻注意畫面中云的形態、大小,應相互呼應,整體不可零碎,表現手法需協調一致。與此同時筆墨的干濕,濃淡程度也極為重要,亦可采取由淡而濃,還可濃淡兼施。
(三)勾染結合法:顧名思義,此法以勾云法與染云法相結合,運用線條勾勒出云的結構與輪廓,再通過染云表現云的體積與質感。
(四)留白法: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將云的形態、大小巧妙的布設預留在畫面中。
(五)干擦:以干筆皴擦山石,漸入虛無,而顯云煙。
二、歷代名家云法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前人畫云,不僅僅只是畫出云,更意在表現出不同條件下云的意態。如積云、流云、云霧、云海等。
韓拙在《山水純》中說道:“春云如自鶴,其體閑逸和而舒暢也;夏云如奇峰,其勢陰郁,濃淡暖魂而無定也;秋云如清浪飄零,或若兜羅之狀,廓靜而清明;冬云澄墨慘翳亦其玄冥之色,昏寒而深重”。由此可見,古人對大自然的觀察體驗何等細致深刻。我們要畫好云,還得要師古人與師造化并重。以下幾位畫家在云法上就有著獨特的風格與方法,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一)“二米”
“二米”指的是宋代畫家米芾及其長子米友仁,父子兩開創了“米氏云山”畫派,是我國古代山水畫中運用留白染云法的代表畫家。米氏父子多采用留白染云法畫云,代表作:《翠微深處圖》《瀟湘奇觀圖》等。
“米氏云山”有別于傳統繪畫程式,米芾自謂“信筆作之,多以煙云掩映樹石,意似便已”。
在《瀟湘奇觀圖》中可見,這張作品的繪畫方式與傳統山水畫的勾、皴、染、點不同,作者多以大小錯落的橫點點飾出山勢的輪廓形狀,下疏上密,下淡上濃,筆法清晰,云氣則運用淡墨在留白處進行渲染。通過這種山石之間簡練的點與云氣的面的結合,展現了米氏父子獨特的云法表現風格,并體現出其自身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對山水的寄情,描繪出云氣縹緲蒸騰、虛實相生的獨特景象。
(二)龔賢
明末清初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擅用干擦法染云,代表作:《群峰石潭》等。龔賢在繪畫技法上,既注重傳統筆墨,又注重師造化。他以董源、巨然的繪畫為基礎,以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尤以“二米”的筆墨風韻作為參照,同時通過自身對山水的感受與深入觀察,形成了一種渾樸之中富有秀逸的個人風格。也使其對于云法有著不一般的見解與風格,刻畫云煙時,多用干擦法畫云,如在《群峰石潭》中,龔先生以干筆皴擦山石,達到漸入虛無的效果,以此法顯云煙,從整個畫面來說,這種畫法使畫面整體富有氣韻,產生一種空靈之美,所畫云煙氣韻生動感人。
(三)陸儼少
現代畫家,代表作有《云巖飛瀑》等作品。其作品大多是對古代傳統繪畫的消化,借鑒與吸收,其作品以云水為其絕詣,筆法飛揚,流轉自如。他認為,學畫山水,不能全憑一己白手起家,必須學習傳統,但是學到傳統之后,不能停留在傳統上,還必須化其為自己的東西,化為時代的東西,闖出一條路子來,因此在后期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目。在他的作品中,勾云、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等前無古人,是其獨特風格的成功創舉。他的勾云之法打破傳統畫云方法,一變傳統“大勾云”“小勾云”之法,打破此法所作芝頭之狀,用不規則而繚繞屈曲之線條,來表現云的陰背之處;再以流暢而略帶波浪紋之線條畫云的陽面,或在山之腰,或在山之頂,首尾相屬袂帶顧盼連綿不斷。陸先生還認為,傳統山水畫點線之外,唯有用塊者,其創為墨塊之法,與點線相同,以破其平。因此在其作品中,例如《云煙飛瀑》墨塊亦可作云霧邊緣,結合留白與勾云之法,使畫面虛白處云煙繚繞,豐富復雜,變化既多,氣象萬千。通過以簡練的長線勾云描水,以墨塊作為襯托,起落有致,得飛動之勢。陸儼少先生在繪畫技法上的傳承與創新,不僅形成了自己個性化的表現風格,也便于后人對其山水畫有更多的認識和創新參照。
(四)賈又福
當代著名畫家,代表作:《云涌》《云之歌》《云山之舞》。賈又福先生以太行山河北段嶂石巖的風景作為山水畫寫生創作基地,他經常到此地體驗生活,對景寫生,感悟自然精神所暗含撥打與壯美,從中歸納出與其相適應的筆墨方式。他不僅從事山水畫創作,也致力于美術理論研究。雖然他的作品大多用以表現太行的雄偉,銅墻鐵壁,但是對于柔美的云,賈先生也別有一番見解。他認為,在云的處理上,應千變萬化,與古人不同,可把云當做山,當做潮一樣,云就不僅僅只是自然的云了,更多的是個人情懷和精神寄托的方式。所以其云法也并不單一。
在《云涌》中,賈先生用鮮艷的橙紅色畫云,以皴染結合的方式表現出云在涌動時的層層疊疊,在這張作品中,云的“涌”的態勢與動感被展現的生動形象,淋漓盡致。
而在《云之歌》與《云山之舞》中,賈先生則通過大潑墨與大潑彩化跡成云,墨與彩之間的自然滲化,形成的肌理效果正如云的無邊無際。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賈又福先生對云煙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及表現形式,將自然的生命形態隱含在濃郁的筆墨之中。
(五)畢繼民
當代著名畫家。擅用水墨一筆畫云法畫云,一筆之中水墨兼融,濃淡相宜,注重水與墨在筆鋒中的妙合,一揮而就。代表作:《云漫奇峰霧滿溪》《觀云圖》等。
畢繼民先生的作品以安徽查濟作為寫生創作基地,以查濟特有的雨后氣象作為創作題材,開創了獨特的云煙表現體系。在其繪畫創作過程中,云氣占據著重要地位,放大了虛的部分,強化了隱與現的關系。畢先生對畫面進行整體嚴謹的山石樹木布勢與深入的刻畫后,將山水畫構成元素之一的云氣合理布設在畫面之中,氣韻天成,有別于古人和今人,形成獨特的山水畫風格。畢繼民先生筆下的云自然流暢,變化無窮,其云煙形式給人以虛靈之美,也給人以“有”與“無”的審美享受。在《云漫奇峰霧滿溪》中,這些特征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畢先生樂于山水之間的美好情懷。
三、結語
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技法并非一朝一夕練就,更何況云氣這一縹緲的事物,因此刻畫云氣絕不是易事。大自然千變萬化,云氣形態各異,瞬息萬變。想畫好云,不僅需要對自然有深入的了解和觀察,也需要我們在繪畫技法上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對于云法的掌握,不僅是一個量的積累,更是一個質的認識。文中所列舉的這些畫云高手,他們能將云氣刻畫的如此深邃,除了他們對古人的傳統繪畫技法有深入的研究與修煉,也飽含了他們的情感在筆墨中的具體呈現。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鄭朝,藍鐵.中國畫的藝術與技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
[3]徐復觀.中國繪畫思想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
[4]宗白華.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吳憲生,王經春.中國歷代名家技法集萃[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2.
[6]曠小津.漫談山水畫煙云的變遷和美學意義[J].文苑縱橫,2011,(03).
[7]余開亮.郭象玄學與中國山水審美的獨立[J].中州學刊,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