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凡
摘要:由解放軍藝術學院的黃蕾老師編創的舞蹈《一片羽毛》,筆者認為是非常優秀的舞蹈作品,無論從藝術構思舞蹈編排還是技術技巧舞美音樂燈光,和兩位領舞及群舞的舞蹈表現力來鑒賞,都是厚積薄發且非常出色的。本篇文章將從動作美、場景美、悲劇美三個方面來分析群舞《一片羽毛》的藝術美。
關鍵詞:動作美? ?場景美? ?悲劇美
中圖分類號:J70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95-02
林瑩的《河南林業》中指出: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絕大部分鳥類對死去的同類總是懷有傷感的“懷念之情”。它們與人類相同,甚至會為自己的同伴舉行葬禮。例如:白鶴的向遺體告別,鶴是感情非常豐富的禽類,他們通常會在同伴尸體在空中盤旋徘徊數輪,然后在尸體周圍逗留打圈,這種似人類一般的對逝去事物的惋惜留戀與不舍的表現正是白鶴悼念自己死去的同伴的方式。無獨有偶,有它自身既定的哀悼儀式不僅只有白鶴,還有來自西伯利亞的灰色鶴,首先由鶴中之首發出哀怨長鳴,并佇立在同伴的尸體面前,頓時鶴群安靜下來默不作聲,紛紛垂下腦袋,已表悼念。
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對自然的索取更加劇烈,自然界的生物面臨著生存危機,過度開發環境資源,使自然環境的自身調整和防御能力被破壞,自然災害嚴重,環境惡化,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許多物種瀕臨滅絕。保護環境成為了全球性的議題,這使大眾增強了環保意識并參與環保的呼吁工作,舞蹈《一片羽毛》正是迎合了這一主題,從瀕危的鳥類視角出發,將現今鳥兒飽受磨難的生存狀態借助鳥兒的心聲,通過肢體語言展現出來。舞蹈不僅憧憬著生命的希望還喚醒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所表現的情景更是直擊觀眾內心,引發人們的深思。
以上作為《一片羽毛》的創作藝術靈感,演員在舞蹈中模擬出鳥的各種姿勢形態和神情,以及舞蹈中大量的動作編排和藝術構思,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演化并且升華的。至于將人類活動加劇所導致的鳥兒的死亡與因為環境惡化相互聯系在一起,則是把舞蹈所表現的主題進一步升華,點明了人類保護生態保護自然的緊迫性,呼吁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該作品以形象化的舞蹈語言塑造了一群生活在大自然的鳥兒,表現了他們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并引發了生存危機,表達了作者對保護環境的強烈呼吁。該作品于2006年榮獲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群舞劇目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2007年4月榮獲第四屆CCTV電視舞蹈大獎賽群舞表演一等獎。
舞蹈《一片羽毛》的藝術魅力體現在其情感的造詣上,在江戶時代的日本有位大學者本居宣長曾提出:文學理念所崇尚的物之哀,而不再是中國傳統儒學所一直倡導的人之喜。在舞蹈《一片羽毛》中是以雌雄雙鳥一前一后相繼死去,群鳥嗚鳴與悼念的形式來體現的。這里特別需要指出來的是雌雄雙鳥的逝去:首先是雌雄雙鳥愉快自在地在空中翱翔嬉戲,可是伴隨著雌鳥的突然死去,雄鳥痛不欲生,這時在舞蹈的空間上表現為自上而下,自前而后,最終雙鳥又相聚在一起,最終雄鳥也絕命于喪妻之痛。舞蹈《一片羽毛》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它訴說了靈魂與生命的逝去。鳥尤如此,更何況我們人類呢?下面筆者將從舞蹈的動作美、場景美、悲劇美三個方面來分析群舞《一片羽毛》的藝術美。
一、動作美
舞蹈《一片羽毛》是蘊含著壁畫藝術效果,不過不同的是舞蹈是流動的、美麗的、富有生命的壁畫。《一片羽毛》中的很多舞蹈片段,就如同壁畫般絢麗動人。大到群舞演員的身體形態,小到手勢與面部表情,都是經過精心的藝術設計。這與著名的壁畫作品相同,都具有藝術的高貴品質。首先是不同于其他舞蹈中鳥的形態的塑造,也就是病鳥的形象,舞者們用單臂直伸折彎模擬鳥頭的同時讓身體最大幅度的延伸并向后卷曲至倒地蜷曲,雙臂展開模擬鳥兒翅膀時兩肘關節的不對稱彎曲并且頭側垂,都是鳥兒病態的體現揭示了鳥兒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狀態和生存的危機。第二段中的雙人舞段,利用了舞者柔軟的身體能力,展現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雙人造型,如卷腰抱后腿并在托舉的輔助下完成的高難度動作,雖然是由兩名男生完成,但他們以其不輸于女生的柔軟的肢體出色將其展現,具有強烈的造型感,反映了鳥兒遭受的痛苦與折磨。最后是鳥兒們折臂仰身的群體造型,他們扭曲面孔張大嘴巴顫抖著身體,就如同吶喊一般哭訴不幸的命運,這撕心裂肺的場景著實令人無比痛心,也是編創者為環保的深切呼吁。
二、場景美
《一片羽毛》的場景設置,這主要是靠燈光和LED背景來凸顯效果,最主要是五次燈光的聚焦效應。首先是開始的場景,燈光緩慢的聚焦之后,舞蹈漸漸地由靜入動,群鳥開始表現生存的現狀,一只只病鳥用畸形的造型掙扎著。第二次隨著舞臺幽藍的燈光快速聚焦舞臺的主要角色凸顯了出來,雌鳥亮相。這時雄鳥在雌鳥身旁徘徊飛舞,充滿了擔憂之情。雌雄雙鳥顧盼的面部表情和頭部動作是非常生動和形象化的。第三次是表現雙鳥陷入愛河,兩位獨舞憑借自身爐火純青的舞蹈技巧,活靈活現的演繹了雌雄雙鳥,自由歡娛在天宇翱翔的場景,為后面的悲劇藝術效果進行了鋪墊。第四次是雌鳥之死,這里是舞蹈情感的重頭戲,此時雄鳥則是痛苦的匍匐前行,群鳥作哀狀向舞臺后方退去,在雌雄雙鳥的時間里,編導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鳥兒的痛苦和悲傷,表達鳥也是有像人一樣的悲歡,雌鳥在與雄鳥訣別之后,最終還是離去了。第五次燈光聚焦在結束的場景,這是《一片羽毛》中的點睛之筆,燈光依舊是冷色調,舞蹈則由動轉靜,將觀眾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但此刻群鳥已經滿身傷痕,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彷徨嘆息與無奈。
舞蹈的背景羽毛和燈光的配合也很有特色,一根巨大的羽毛突出而醒目,一開始羽毛是紅的,那是受傷的鳥類的血,是生命的象征,是向人類發出的警示的驚嘆號,此時舞臺燈光為幽暗的藍色,襯托了鳥群悲傷的氛圍。之后羽毛變成了由紅白藍組成的漸變色,仿佛受到了化學的污染,三種顏色交織在一起,十分詭異,也是環境更加惡劣的證明。此時舞臺燈光為白色,襯托了背景羽毛的“絢麗多彩”和舞者生動的表演。最后羽毛轉化成藍色,象征了鳥兒生命的羽毛仿佛在慢慢飄遠,預示著生命的逝去,燈光則呈現出刺眼的紅光烘托了他們的掙扎和吶喊并與藍色羽毛形成鮮明對比。綜上所述,巨大的羽毛預示著鳥兒因環境破壞所帶來的外在改變,而燈光代表了鳥兒們的內心變化,二者在舞蹈中相輔相成,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還包含了更為深層的文化內涵,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
三、悲劇美
《一片羽毛》的悲劇美體現在“雄鳥之死”這一非常具有悲劇色彩的一幕。首先,從雄鳥舞蹈演員的動作上分析,片面上舞蹈動作編排似乎一般,在其他的舞蹈作品中也能夠常常看到,情緒的極度悲痛,但如果聯系舞蹈之前的一幕幕,就能發現其獨特之處。雌雄雙鳥的默契顧盼,舞蹈的情感鋪排由低到高,由淺到深,一步步將觀眾帶入到編導創造的情感世界中去,在空中共舞這樣鋪墊的重要性就顯出來了,正是所謂的愛之愈深,悲之愈切。群鳥以菱形的角度分別從四個切線慢慢地走到中央,此時觀眾的視線也不斷聚焦到被群鳥圍住在光環中央的雄鳥,這是類似人類宗教的祭奠儀式。《一片羽毛》這個部分的構思通過此方式的燈光呈現變得十分精妙,因為舞臺燈光呈現為環狀打向中央,四個方向群鳥的影子全部指向雄鳥,這在意境上可以理解為群鳥對雄鳥的撫慰,也體現了鳥兒們團結共存的意志,并為后來群鳥激烈的反抗的舞段做了情感鋪墊,即暴風雨前的平靜。
參考文獻:
[1]黃漢華.音樂符號、舞蹈符號律動形式與生命情態律動之同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02).
[2]林瑩.鳥類的葬禮[J].河南林業,1998,(06).
[3]馮百躍.論王舸全國舞蹈比賽獲獎群舞的創作觀念[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01).
[4]蔡霞.論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臺,2014,(02).
[5]崔鵬.光與色的舞蹈——舞臺燈光設計應用淺析[J].戲劇文學,2007,(10).
[6]肖艷華.論舞之意境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01).
[7]張笑梅.長沙市部分省級示范性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8]潘小華.探析高中體育中選項教學的問題與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5,(06).
[9]季仲玲.從舞蹈的起源與發展看舞蹈和音樂的關系[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