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莎莎
摘要:芭蕾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舞蹈藝術,是世界的文化藝術瑰寶,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早期芭蕾、古典芭蕾、浪漫芭蕾、現代芭蕾、當代芭蕾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各個流派在發展中相互融合,展現出優美的舞姿、優雅的線條,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審美的體驗。體育和舞蹈有共同之處,芭蕾基訓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舞蹈的訓練能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國針對芭蕾舞蹈訓練的理論知識還不夠充分,如何進行更加嚴謹、全面、系統的教授是芭蕾發展的關鍵,構建系統、完整的教學體系成為當下芭蕾建設的首要任務,建立完整的芭蕾舞基訓體系,研究芭蕾基訓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重要性勢在必行。
關鍵詞:芭蕾? ?基礎訓練? ?體育舞蹈訓練
中圖分類號:J722.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97-02
在芭蕾舞蹈的訓練中,基礎訓練至關重要。基礎訓練對舞者有塑造形態、提高綜合水平等重要意義,對于體育舞蹈的訓練也有著助推作用,只要能夠良好地進行形體展現才能在體育舞蹈的演繹中給觀眾更好的體驗。只有提高舞者的綜合水平才能提升舞者的體能與抗壓能力,在大型的舞蹈表演中使得動作連貫統一,充滿美感。
一、芭蕾舞的發展概況
芭蕾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舞蹈藝術,是世界的文化藝術瑰寶。芭蕾通過音樂、舞蹈、舞美等為觀眾展現出具有故事情節的舞臺表演,通過舞者的身姿表現情感,與音樂交相呼應。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早期芭蕾、古典芭蕾、浪漫芭蕾、現代芭蕾、當代芭蕾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各個流派在發展中相互融合,展現出優美的舞姿、優雅的線條,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審美的體驗。芭蕾在意大利起源、在法國成長、在俄羅斯興盛。
芭蕾舞在俄羅斯達到了興盛。1738年,俄羅斯第一所芭蕾學校建立,俄羅斯偉大作曲家柴科夫斯的《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等芭蕾舞劇在俄國和世界各國相繼上演,從而使得芭蕾舞的中心從法國轉移到了俄羅斯。使得芭蕾舞者以專業、優雅的姿態展示給觀眾。現代芭蕾的階段在芭蕾的舞蹈中改變了原有的古典審美,改變了外開的唯一審美標準,更富有回歸緣故的韻律,在創作上更加自由,不斷吸收各種舞蹈的優點,同時在創作手法上更加多樣化,創造出自然質樸、沒有束縛的自由現代舞的形象,充分將芭蕾舞與現代舞結合。現代芭蕾舞的代表是1905年的《天鵝之死》,是第一部沒有情節的芭蕾舞。現代芭蕾在美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充分體現了音樂視覺化的芭蕾作品理念,使得芭蕾舞蹈中充滿音樂與詩歌之美,從而使音樂與舞蹈充分結合。
芭蕾在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中國將國內的文化元素與芭蕾舞相結合,相繼創作了中國生活與芭蕾結合的舞劇,兼收并蓄,以開放的眼光吸收與接納芭蕾的技巧,并與中國文化充分結合,在世界芭蕾的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芭蕾基訓的基本情況
芭蕾基訓是指芭蕾舞的基本功訓練,是芭蕾舞訓練的核心與基礎,其中包括了舞者對重心的把握、提升舞蹈感覺、身體協調性、舞蹈技巧的提升等多個方面。正確的基礎訓練有利于舞者打好堅實的舞蹈訓練基礎,改善舞者身材,有利于舞者科學地運動自己的身體、自如地展現舞蹈的動作和魅力。
芭蕾的基礎訓練主要包括“開”“繃”“直”“立”四個主要標準,這體現了芭蕾基訓的科學性與特色性。“開”指的是身體的各個關節部位向外側打開,并將兩側肌肉充分伸展,其中包括肩關節、踝關節、膝關節、胯關節等部位。嚴格來說要做到膝蓋與腳尖處于同一水平線、雙肩保持在水平位置,充分體現直與展開的美感。“繃”是指腳趾與腳背的伸直,要在伸直的基礎上表現出力量之感。通過“繃”能夠延長腿部線條、使得腿部看起來更富有美感。“直”是指身體呈現垂直之感,上身直立,雙腿并攏并“蹦腳”,在技術達標的基礎上還要做到精神的飽滿,充滿瀟灑蓬勃的朝氣,這樣才能夠在之后的訓練動作中表現更佳,如旋轉、空轉等動作,如果不能做到直,就很難呈現出芭蕾的美感,也使得舞者容易受傷,因此做好基本訓練十分重要。“立”是指身體挺拔直立向上的狀態,重心上提,給人空間向上延伸的視覺感受,一般在這種情況下要進行半腳尖動作,通過這個能夠充分體現出舞者自如運動到較高的空間。在芭蕾基礎訓練當中,保持穩定的重心是其余原則的基礎,因此,重心訓練應當作為基礎訓練中更為重要的一環。
三、芭蕾基訓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重要性
(一)芭蕾舞基礎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基礎能力
通過培養學生在芭蕾舞基礎訓練上的能力,能間接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與柔韌性,芭蕾舞基礎訓練,本身就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學生通過對軟開度、彈跳、旋轉等方面的系統訓練,可以輔助提高體育舞蹈的技術能力,增強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動作的爆發性和藝術性。
關于“軟開度”方面的訓練,可以使舞者身體各個關節的韌帶變得柔軟而堅韌。在芭蕾舞中,人們將彈跳動作分成了數種,同時也將身體下肢力量的練習分配的很細致,例如:大跳、小跳、中跳等,通過對“軟開度”方面的練習,可以增強學生在這方面對于膝關節的緩沖力,同時提高腳踝和小腿的肌肉力量。此外,在旋轉練習中,芭蕾基訓更是可以幫助選手把握自身身體的垂直感和爆發力。
(二)芭蕾舞基訓培養了學生的舞蹈記憶力
在體育舞蹈比賽中,每支舞的組合動作不得少于十六小節,在平常的體育舞蹈訓練中,體育舞蹈教師會將十六小節的動作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即每部分八小節,學生們會學習每個動作的腳法、方位、轉度、身體姿態以及發力方式等,然后配合音樂進行練習。因此,學生們的舞蹈記憶力至關重要。而芭蕾舞基礎訓練中的每一個訓練動作都是在音樂的配合之下所進行訓練的,例如:把桿動作、中間跳躍和難度動作等。這些基礎訓練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于一般性舞蹈動作的解讀能力和記憶力,只有長期進行對舞蹈語匯的記憶培養,將聽覺、視覺最終轉化為運動記憶,這樣在賽場之上,舞者才會將心思放在對于舞蹈動作的感受上而不是記憶上。
(三)芭蕾基訓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審美和創新能力
學習芭蕾基訓,不完全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基礎能力,芭蕾基訓更為注重的是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提升,芭蕾舞所帶有的藝術審美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劑良藥,觀察芭蕾舞的優雅感,學習其中對于節奏、力度、韻味等細膩的處理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舞蹈本身的美,而不是注重于對舞蹈動作的重復性。在不斷地觀看視頻、比賽表演與自我練習之中,感受芭蕾舞的韻味,體會其中的美,觀察其中的舞蹈手法,在增強自身技術能力的同時,提高自我的審美觀,更提高了學生對于舞蹈編排的理解能力與創新能力,散發舞者的思維,創作出更有生命力的體育舞蹈作品和表演組合。
四、結語
芭蕾舞的訓練很大的重點在于基礎訓練,只有做好基礎訓練才能保證舞者有良好的基本功,只有通過基礎訓練能夠幫助舞者提高肢體的表現能力、提升對音樂節奏的把控力以及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協調性和控制力。基礎訓練中重心的把控也十分重要,掌握好重心能夠幫助舞者靈活流暢地完成舞蹈動作,能夠充分將舞蹈表演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表現出來,通過環境與音樂的渲染感到觀眾,與觀眾達到共鳴,給觀眾帶來震撼與美的感受。舞者在平時加強進行半腳尖重心訓練,維持重心穩定、加強肌肉訓練、掌握正確的外開方式、加強腳腕力量訓練,做好垂直重心和腳底重心的轉換,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一定會打好芭蕾的基本功,更好地展現芭蕾動作,保持身體的平衡,將芭蕾舞特有的唯美與優雅展現出來,為觀眾呈現出輕盈與靈動的舞姿,讓觀眾引起共鳴,才能使自身舞蹈技藝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曲慧敏.淺談芭蕾基訓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04).
[2]藍花.淺析芭蕾基訓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9,(01).
[3]許傳東.舞蹈素質教育中芭蕾基訓的教學特點[J].理論觀察,2018,(09).
[4]邵圓圓.鋼琴伴奏在芭蕾基本功訓練教學中的功能探析[J].黃河之聲,2018,(07).
[5]董慧.芭蕾基礎訓練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文教資料,2009,(11).
[6]趙嵐.芭蕾把上基訓在藝術體操把上基訓教學中的應用性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9,(16).
[7]吳婧怡.淺談芭蕾基礎訓練在高校形體課教學中的重要性[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02).
[8]趙月.淺談芭蕾舞基本功訓練中鋼琴伴奏的重要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43).
[9]田涇璇,趙肖.探究舞蹈鋼琴伴奏在芭蕾舞和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的選擇和應用[J].北方音樂,2014,(08).
[10]張慧.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鋼琴伴奏創編研究——以藏蒙舞蹈鋼琴伴奏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