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暉
【摘要】國家審計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有著及其重要影響,本文重點分析其功能認知。首先,介紹了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概念:其次,提出了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核心環節;之后,解釋了基于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角度下國家審計功能的理論分析:最后,剖析了國家審計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工作中的功能認知。
【關鍵詞】審計機關;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
一、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定義
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是指地方政府不能按期償還債務的可能性以及相應產生的后果。具體可分為償債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前者為資不抵債,后者是資產的流動性不足導致的償還風險,其主要表現形式有規模風險、結構風險、效率風險和外在風險。
二、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核心環節
(一)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
通過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進行預防和管理工作,重點是實施相關信息和數據的甄別和驗證,并針對風險內容制定必要的預警系統,從而達到防范和化解風險的目的。而根據風險點提供相關的預警信息,就屬于國家審計的一項重要功能。
(二)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
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三個環節。債務風險識別主要是對債務風險進行正確的分類和判定。債務風險評估主要是運用定量和定性兩種分析方式,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施連續且系統的評價,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預警系統。而針對不同類型的政府性債務來說,其風險預警指標也有所差異。應對政府性債務風險時,部分西方國家建立健全預算控制工作,同時也有部分國家制定財政管理框架,從而提高財政收支的透明度和相關的獎懲措施。而我國根據經濟和政治國情,制定適合我國的債務風險預警系統。其中,可以通過明確責任主體,或者建立健全相應的償債體系等方式,實施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應對工作。
三、基于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角度下國家審計功能的理論分析
審計機關不屬于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的責任主體,然而其功能主要表現為兩方面:數據信息甄別以及債務風險預警。
(一)國家審計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甄別功能
數據信息甄別主要包括數據獲取、數據分析以及信息反饋。
1.數據獲取。我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數據生成口徑并不統一,同時其信息生成屬于非連續性數據,所以使得很多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夠及時獲取完整且全面的債務數據和債務信息。正是由于數據的不完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對和管理工作的高效實施。國家審計能夠運用專項調查以及常態化審計模式,及時獲取全面且完整的債務數據和信息,從而有利于國家建立準確的債務信息數據庫。其中,債務的規模以及結果,資金的來龍去脈等數據信息,都可以包括在數據庫建設中。
2.數據分析。審計機關可以針對所獲取的數據和信息,運用適當的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計算以及核實。并針對整理完成的數據,實施科學合理的評價。比如:審計工作人員可以針對債務的規模和結構等數據,實施進行數據分析和鑒證,從而不斷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數據庫的建設工作。
3.信息反饋。國家審計機關和工作人員對數據進行獲取和分析之后,可以上報給各級政府部門和人大。而且,經過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準,可以將數據信息向社會公眾進行公布,從而提升地方政府性債務的透明度。
(二)國家審計機關實現風險預警功能
國家審計能夠實現風險的識別、評估、報告。審計工作人員能夠獲取地方政府性債務信息,從而了解風險的種類以及形成原因。同時,審計人員運用統計學方式,對債務風險進行數據評估,進而對債務風險預警系統進行優化和完善。審計機關不僅要做好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同時也必須將審計預警狀況及時報告給相關政府部門。政府部門針對債務風險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漏洞,進行及時地溝通和交流,從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四、國家審計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工作中的功能認知
國家審計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過程中,主要實現數據信息甄別以及債務風險預警功能。同時,數據獲取以及分析是信息甄別的重要環節。并且,國家審計的這兩項功能在未來可能發揮更大的效用。風險預警功能中,風險識別以及評估功能對債務風險管理中影響最為重要。因此,國家審計工作人員必須對風險實施較為嚴格的識別以及評估,從而更好地實施風險應對工作。
五、總結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審計機關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風險管理可能進行更加全面的監督。而如何運用這些監督后的數據和信息,需要不斷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