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甘肅是西北農業大省,基于甘肅省的農業狀況,政府應該針對農業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農產品加工創新使甘肅省出口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加強勁:應該將農產品的種植集中起來,使之具有專業化與統一的生產和管理;積極發展國際貿易關系,尋求合作,減少甚至避免貿易保護帶來的影響;努力創新,爭取創立出屬于甘肅自己的特色品牌。
【關鍵詞】甘肅省;農產品;政策建議
一、發展國際貿易關系與合作。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積極發展國際貿易關系,尋求合作,創造有利的國際貿易環境,減少甚至避免貿易保護帶來的影響,也可以向競爭不那么激烈的地區出口農產品。對于國外市場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提升我們產品自身的競爭力之外,還應從問題的根源上尋求對策。貿易壁壘是為保護自身農業產品發展而筑起的,因此,我們應與國際市場,與國外政府尋求合作,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在省內農產品出口到國外市場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引進國外的農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從而使國外市場放低對我們的農產品的限制標準。
二、提高農產品種植的集約化水平
目前,甘肅省農產品種植仍以分散的農村種植戶為主,缺乏集中地農產品種植基地。這種分散的種植形式,使農產品的集中運輸變得十分困難。另外,這些分散種植的農戶,因為缺乏種植知識導致欠收甚至絕收的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些現象,政府應該采取一些措施。第一,大力支持建設發展高技術含量的集中種植基地;第二,派遣技術員到基層,對農戶進行種植教育;第三,分區域集中種植,因地制宜。
三、做好農產品深加工工作
產品低端、利潤有限,是甘肅省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甘肅省出口到國外市場的農產品往往都是未經加工的初級產品,利潤偏低,甚至會出現在國外被二次加工后重新流入國內的現象。政府應該采取如下對策:第一,加強對省內農產品的對外宣傳,吸引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投資,大量建設農產品加工工廠。這樣不僅能增加加工業農副產品的出口量,使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而且可以解決一部分就業崗位少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第二,加強對內宣傳,必須要改變種植農戶對農產品銷售一成不變的思想。很多種植戶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往往會將農產品以較低的價格急著賣出去。政府必須要讓他們明白,初級的農產品經過加工之后價值更高。第三,必須要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大力發展具有甘肅省自身特點的農產品,根據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發展本省特色,創造在國際市場上有優勢的產業,形成自身的產業鏈,并且有一定的創新理念。
四、降低出口運輸成本
對于地處西北內陸的甘肅省來說,物流運輸是農產品出口的又一大難題。尤其是一些交通閉塞的偏遠村鎮,農產品收獲后堆積如山卻因為交通不便運不出去全都爛在地里的事情時有發生。在目前采取的措施中,成果最好的要數“絲綢之路復興計劃”。甘肅省要借助“絲綢之路復興計劃”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給予,充分利用政策上的優勢和中央政府的支持,發展中小型集中種植基地以及農產品加工工廠,為其創造有利環境,鼓勵對外貿易,從而增加對外貿易量。但是僅僅靠“絲綢之路復興計劃”還遠遠不夠,我們應當從自身著手,從第一個環節,也就是從農產品收獲開始,就著手解決運輸問題。第一,應該對一些地處偏遠,交通極其不便而規模又不大的種植區域加以取締。第二,對于交通不便的大型集中種植地區,政府應該投資修路,疏通交通,開辟新的貿易港,方便農產品的對外運輸。第三,加強對農產品集中種植區的管理,盡可能使同一種農產品的集中種植區相距不遠,也就是同類農產品種植區域集中化。第四,打包裝車環節應該由比較專業的人員負責,因為農產品不妥當的包裝有可能大大縮短其保質期,而個體種植戶在打包裝車時一般比較缺乏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