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亮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已然實現了全面小康的人民生活面貌。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和教育成本的上漲推高了工資水平。因此,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將不復存在。而是否這對于政府施行“供給側改革”造成影響?
【關鍵詞】勞動力成本;中國;制造業
一、引言
我國的人均工資增速越來越快,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對于個人來講,工資收入的提高肯定是件好事情,這就意味著我們將會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將花費更多的金錢用來文化娛樂與奢侈消費等。而對于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免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這是否就真的是一件如同我們表面上所看到的壞事?
二、勞動力成本
圖2展示的是中國2003-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這張條形圖很直觀的反應出在中國經濟大發展下的中國人民的人均工資的增長。但是僅僅靠平均工資的趨勢圖,我們很難斷定勞動力成本到底有沒有上升,這里面有通貨膨脹、物價等因素的影響。
我把2003-2014年的勞動人口增長率和勞動人員工資增長率做了比較,圖1不難看出,我國勞動就業人數的增長出現了放緩的趨勢,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趨加深和生育率的不斷下降,我國的勞動力供給速度日趨下降,由圖3則可以詳細的看出勞動就業人數增長的速度逐漸下降,因此我做了該人口時間序列數據的模型擬合,結果見表一,大致認為其符合于AR(1)模型,由上右圖的擬合結果,P值為0拒絕原假設,且R2為0.9832.認為該模型被充分解釋擬合較好,用AR(1)模型對勞動人口數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預測,在2020年時,我國的勞動人口將達到歷史最大值,從而證實了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增長速度的不斷下降。
與此同時,再觀察折線圖中工資增長率折線,除了2014年是因為國家出臺了公務員的工資調整方案,使得全國的平均工資上漲速度突然放緩,而在這之前,中國的人均工資每年都以可觀的速度上漲。在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數增長放緩甚至停滯的情形之下,我國的人均工資的增速卻是越來越快。
三、制造業發展
在2008年到2010年之間,中國的PMI指數一直是處于較高的位置,這就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的制造業發展前景良好,發展勢頭迅猛,其中2008年的波谷值是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了全球經濟的大幅縮水,中國制造業也難逃此厄運,所以在2008年的PMI谷值是個例外。
四、兩者關系探討
為了能夠量化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在這里選取中國制造業的利潤總額來量化表示,通過利潤可以直截了當的展示出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因此,在這里問題就轉換成了制造業平均工資與制造業利潤總額的關系探討。在這里,選取2003-2014年的各期數值為樣本數據,設制造業平均工資為解釋變量x,制造業利潤總額為被解釋變量Y,通過EVIEWS軟件對兩者進行回歸分析。
假設所建模型及其中的隨機擾動項ui滿足各項古典假定,可以用OLS法估計其參數。
由表二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制造業人均工資每增加1元,平均說來中國制造業的年利潤總額將增加1.672376億元。由表三中的R平方,可以知道該模型的可決系數為0.937648.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姣好,即解釋變量“中國制造業的人均工資”對被解釋變量“中國制造業的年利潤總額”的93.7648%部分做出了解釋。再進行T檢驗,由上表中常數項系數的T值和回歸系數的T值分別為-2.31614和12.2297.都大于臨界值,因此,拒絕常數項系數和回歸系數為O的原假設。這些檢驗表明,中國制造業的人均工資對中國制造業的年利潤總額的確有顯著影響。對數據進行預測,由之前構造的ARMA模型預測的中國制造業人均工資在2017年的值為55324元,則,將該值帶人到現模型中,可以得出未來年的中國制造業的預測年利潤總額為82727.03億元。
五、結論
按照分析之前的預期,勞動力成本上升可能會對制造業的發展有所阻礙,而經過分析之后,結果卻恰恰相反。事實上,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帶來的好處多于劣勢,但它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促進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二是有利于中國產業結構和技術進步的優化升級。第三,制造業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可以緩解“勞動力短缺”。第四,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可以提高勞動力的質量。第五,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社會保障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