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來成 賈睛蔚
一、試驗目的
探索秸稈還田免耕種肥同播機與常規播種機對小麥生長及其產量的影響,為在生產上特別是遇到特殊年份(如連陰雨天氣)進行搶時搶墑免耕播種提供理論依據。
二、試驗方法
1.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設在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水東村,總面積100畝,試驗田面積5畝。該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且均勻,排灌條件好,管理一致。土壤種類為淤土,質地為重壤土,耕層有機質含量為23.2克/千克、全氮1.4 克/千克、有效磷23.8毫克/千克、速效鉀201.0毫克/千克。前茬為玉米,全部秸稈還田。
2.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防纏繞免耕種肥同播播種機,生產單位是洛陽鑫樂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另外對照常規播種機。
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兩種播種機械,即防纏繞免耕種肥同播播種機、常規播種機。防纏繞免耕種肥同播播種機播種5畝,其余按照常規播種機播種。
4.試驗方法
防纏繞免耕種肥同播播種機播種時間為2017年10月31日,試驗品種為新麥26,畝播量15千克;常規播種時間為2017年11月4日,畝播量17千克。品種相同,施肥水平一致,均為種肥同播,畝施小麥配方肥40千克。二者不同點:防纏繞免耕種肥同播播種機是前茬玉米收獲后直接進行免耕播種,常規播種是地塊晾曬3~4天后進行旋耕耙平播種。
5.田間調查與記錄
小麥生長的各關鍵期進行調查記載,調查不同處理的小麥生長發育情況,成熟后產量調查。
冬前苗情調查時間為12月25日。防纏繞播種的苗情為:基本苗30.1萬/畝、冬前總莖數48.1萬/畝、單株分蘗0.6個、三葉大蘗0個、次生根2.1條、主莖葉齡3.5片;常規播種的苗情為:基本苗25.2萬/畝、冬前總莖數30.2萬/畝、單株分蘗0.2個、三葉大蘗0個、次生根1.5條、主莖葉齡2.5片。
春季苗情調查時間為2月22日。防纏繞播種的苗情為:總莖數82.2萬/畝、單株分蘗2.4個、三葉大蘗0.7個、次生根3條、主莖葉齡5.3片;常規播種的苗情為:總莖數53.3萬/畝、單株分蘗2.1個、三葉大蘗0.4個、次生根2條、主莖葉齡4.8片。
測產時間為5月24日。防纏繞播種小麥產量情況為:畝穗數37.8萬、穗粒數31.6粒、千粒重46.2克,平均畝產(按85%折算)469.1千克。常規播種小麥產量情況為:畝穗數35.7萬、穗粒數32.3粒、千粒重46.4克,平均畝產(按85%折算)454.8千克。
三、結果與分析
1.出苗率和基本苗不同:出苗后調查基本苗,防纏繞播種為30.1萬,常規播種為25.2萬,防纏繞播種較常規播種基本苗多。原因分析:防纏繞播種時間較常規播種早4天,溫度相對高,對出苗及生長相對有利,因此出苗率相對較高。而常規播種由于整地誤時,播種相對晚,加之后期溫度低,出苗率相對低。
2.單株分蘗和次生根不同:從冬季和春季小麥苗情調查結果看,防纏繞播種較常規播種的單株分蘗和次生根均有所增加。原因分析:防纏繞播種由于直接進田,搶時搶墑,利于出苗,生長發育快;常規播種由于晾曬后再整地,播種延時,出苗相對晚,生長發育相對滯后。
3.成產三因素和產量不同:試驗田和對照田進行測產調查,隨機選取三點,進行畝穗數、穗粒數量取,同時采集麥穗晾曬稱取千粒重,進行產量計算。防纏繞播種較常規播種產量高,畝增產14.3千克,增產幅度3.1%。原因分析:防纏繞播種由于播種早于常規播種,有效積溫多,生長發育快,三葉大分蘗多,畝成穗數多,提高了產量。
四、結論
通過試驗對比,同一品種,防纏繞播種由于搶墑搶時,播種及時,早于常規播種,在管理水平一致條件下,生長發育、產量均優于常規播種。因此,建議群眾在遭遇麥播期持續陰雨等特殊年份,可以采取防纏繞機械進行小麥種肥同播,產量不會受到影響。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