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奎
摘要:醫療題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廣大受眾的情感訴求,受到廣泛關注。文章以《急診科醫生》為研究個案,通過分析醫療劇所折射的受眾訴求,發現該劇能夠滿足當下公眾對現代醫學知識的渴望,對緩解醫患矛盾的期盼,對德才兼備的好醫生熱情呼喚,以及對反映現實題材的好劇需求。通過從該劇的受眾視角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提供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急診科醫生》 醫療劇 醫患關系 受眾
醫療劇是指“以醫院或診室為背景,以一個或幾個醫生為主線貫穿全劇的情節系列劇,每一集相對獨立,但集與集之間仍具有連續性。”①2017年上映的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這部劇對當下的醫患矛盾、急診的現狀、急診科醫生護士的現狀等描述的十分精彩,同時探討了醫學如何對待生命倫理問題。該劇由鄭小龍導演執導,“從上映后收視持續走高,連續16天蟬聯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排行冠軍寶座,始終保持全國同時段平均收視第一。”②該劇反映了當下人民群眾的心理訴求,能與電視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醫療題材電視劇的發展在電視劇行業日益繁榮的今天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能夠引起受眾廣泛關注的作品不多,但是醫療題材電視劇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這類題材電視劇雖然有其自身的發展局限,但毫無疑問它已經是當前電視劇類型中獨具特色的一種類型。
一部電視劇能夠獲得較高的收視率,一方面可能源于它的藝術性更適應大眾審美品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它更多的反映廣大受眾的情感訴求。影視是社會現實的鏡像,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一定的時代現實,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復雜的受眾心理。
當下社會公眾迫切需要的醫學教科書的暗示
健康是每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它還是國家走向富強的一個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③“健康中國”這一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對健康的渴望更加強烈。“醫療劇由于題材自身的特殊性,從一開始似乎就更傾向于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④醫療劇對于傳播健康知識、疾病治療措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以及影響力。《急診科醫生》劇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患者,直接的向患者以及觀眾傳播醫學知識,比如第十六集中一個年輕患者把燈泡塞進嘴里無法取出,來到醫院找醫生,女醫生江曉琪用石蠟作為潤滑劑將他嘴里的燈泡取出。這集不僅向我們傳授了如何取出口中燈泡,也介紹了把燈泡塞進嘴里是一種好奇心加強迫癥表現,也說明了為什么燈泡放進嘴里拿不出來的原因。
《急診科醫生》在片尾中由劇中演員出鏡,對醫學小常識的普及是一大亮點,從第一集片尾的“昏迷患者如何急救”到第四十二集“預防警惕心肌梗死”,這部劇總共給觀眾介紹了42種醫學小常識。劇中“超級細菌”在醫院里的出現后,醫院緊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細菌的傳播,最終“超級細菌”問題順利解決,展現醫院對于傳染性病菌有效防控措施的能力。相對于2016年熱播的同是醫療題材電視劇《外科風云》,《急診科醫生》對于醫學專業知識的普及更加專業和廣泛。《急診科醫生》獲得較高收視率的背后,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源于它類似于教科書式的醫學知識的普及,但遠比教科書更加形象生動,因為電視劇作為大眾傳播藝術,更容易讓老百姓看懂故事,獲取知識,滿足了廣大老百姓對健康知識的需求。
當下社會必須緩解醫患矛盾的提示
近幾年,由于醫患矛盾緊張所引發的惡性事件頻繁出現,如南昌第一醫院“械斗門”事件、上海交大三院“醫跑跑”事件、保定外科醫生在辦公室被割頸事件、齊齊哈爾一名耳鼻喉科醫生被鈍器擊打身亡等惡性事件,給社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曾經的白衣天使、懸壺濟世的醫生形象離人民群眾越來越遠。“醫患關系是醫療活動中基本、重要、活躍的人際關系,這種關系的理想狀態應該是互動、協調、和諧的”,⑤因為醫生起著救死扶傷的作用,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是起著主導地位。醫生應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多和患者進行交流,讓患者感受到醫生對他們的關心。《急診科醫生》這部劇中更多展現了醫生站在了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個女兒帶著母親前來看病,檢查后得知母親已處于癌癥晚期,醫生向該女兒介紹了她母親身體虛弱,做手術會增加母親的痛苦,而且治愈的可能性很低。最后該女兒選擇不再讓母親受罪,而是安心地陪伴母親度過之后的日子。醫生站在了病人的角度思考做不做手術,像這樣的故事在劇中比較多。
在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的一期節目里,一個作為醫生的嘉賓在節目中講道:“世界上最美好的關系應該是醫生與患者關系。醫生作為每個人健康的‘守衛者,應該與患者保持非常好的關系,緩解醫患矛盾是每個患者和醫生共同的心理訴求。”
反映當下社會強烈呼喚好醫生的愿望
每個患者去醫院看病,都想找到一名好的醫生。一個好的醫生不僅醫術高超,且能夠把病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精神。《急診科醫生》中醫生的形象,不能稱之為完美,但是可以稱得上好醫生。該劇最后一個鏡頭畫面是一名醫生正在醫院舉行婚禮時,收到了幼兒園發生集體中毒事件的消息,所有急診科醫生立即向急診室奔跑的畫面。這個畫面作為本劇的收尾具有象征意義,急診科的醫生把患者的生命放在了首要位置,把結婚放在了次要位置。生活中人們會認為醫生是一個高收入的職業,但他們背后付出卻少有人知。有的醫生做一臺手術需要連續超負荷地工作十幾個小時,長久站立導致雙腿水腫的情況經常出現。
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就業壓力也不斷增加,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身體,最終導致很多慢性病以及疑難雜癥的出現,甚至一些疾病正逐漸年輕化,這也給廣大醫生帶來難題。疾病得不到較好的治愈,患者從心理上對醫生產生了怨恨,片面認為醫生都是無能之輩。在《急診科醫生》里,講到了醫生也不是萬能的,一些疾病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是無法治愈的。但一個醫生對于自己無法治愈的疾病不能亂開藥方,這是醫生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相信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醫療體制的健全、醫療技術的進步,好醫生會越來越多。
展現了當下受眾對“良心劇”的需求
近幾年,國產電視劇的制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出現了《瑯琊榜》《偽裝者》《歡樂頌》《人民的名義》等高收視與好口碑的優秀作品,但是仍存在不符合現實邏輯、缺乏思想內涵的電視劇,比如《封神英雄榜》《濟公新傳》《大長腿與白衣校花》《永不磨滅的番號》等劇。“受眾指所有接受媒介內容的讀者、聽眾、觀眾,或者指媒介信息傳遞的目標對象”,⑥受眾通常把一部好的電視劇稱為“良心劇”,這樣的影視劇是創作團隊精心制作,符合當前受眾的審美需求,能夠使觀眾感覺到創作團隊的用心。毫無疑問,《急診科醫生》符合觀眾心目中的“良心劇”要求。
《急診科醫生》的導演是鄭曉龍,他曾經執導過相同題材的醫療劇《永不放棄》,也打造過《編輯部的故事》《甄嬛傳》等“現象級”之作,他的導演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導演對演員的選擇,本身就基于他對文學形象的指涉意義的理解,入選演員特有的形象氣質以及表演能力。”⑦據悉,這部劇為了能夠保持它的專業性與真實性,主創團隊在開拍之前就進急診科體驗生活,更是有醫院的專業醫護團隊跟拍指導,每個鏡頭所表現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國急診科”故事。在演員陣容上,由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實力派明星聯合出演,為該劇提供了質量上的保障。總而言之,一部電視劇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滿足了廣大觀眾的某種心理需求,可以稱得上對得起觀眾的一部“良心劇”。
結語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受到熱播,源于它所折射的當下的受眾情感訴求,反映了當下社會公眾迫切需要的“醫學教科書”的愿望、觀眾對于呼喚好醫生以及對緩解醫患矛盾的渴望,也表現當下觀眾對于“良心劇”的需求。這部電視劇以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溫度的急診科醫護人員為模板,以專業的演員、專業化的場景設置,展現新時代急診科醫生的形象以及醫療水平的現狀,較好地反映出百姓就醫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使該劇受到觀眾的廣泛關注。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注釋:①吳素玲:《電視劇藝術類型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84頁。
②張 成:《“醫療百科全書”呈現醫者仁心》,《中國藝術報》,2017/11/22。
③人民網:《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http://cpc.people.com.cn/n/2014/1215/c87228-26205452.html.2014/12/15。
④苗 棣,趙長軍:《論通俗文化:美國電視劇的類型分》,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93頁。
⑤顏 婕:《轉型期醫患關系緊張根源分析與對策思考》,《中國醫院管理》,2010(11)。
⑥[荷]丹尼斯·麥奎爾著,崔保國、李? 琨譯:《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5頁。
⑦馬 睿,吳迎君:《電影符號學教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版,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