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是個人成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基礎,是人生必修課,也是國家教育的根本任務。
“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對教育“立什么樣的德”“培養什么人”的詮釋。
習總書記講過,“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我校是沈陽市第一所“雷鋒學?!?,我們用“雷鋒精神治校育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培育中的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堅持既“增智”、又“宏德”。提高意識形態在學生培養中的話語權,培養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人,一直以來都是我校教育實踐的信仰追求。這都與黨和國家“培養學生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能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的教育任務相一致。
我校以“時代化、具體化的學雷鋒之路”,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中落實“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教育,建設“隨時可為”的德育教育。
在“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活動中,我校迎接離開母校四十周年的杰出校友李永波教練回校參觀,用“愛是一切教育的本質,只有真心真意的愛,才能被人信賴”的深情教育學生無論何時都要銘記師恩、努力奮斗、回報家鄉;在“逐夢新時代 奮斗正當時·開學第一課”活動中,邀請全國道德模范、改革先鋒郭明義到校為師生授課,讓學生感受當代雷鋒的精神和事跡,明白作為雷鋒學校的學子,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與使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應該堅持什么樣的價值取向、以什么為自己的終身發展的目標;在“清明祭英烈”活動中,我校學生“大手拉小手”,與小學生共同祭掃雷鋒墓,在雷鋒墓前莊嚴宣誓“誓為報效祖國而努力拼搏”;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弘揚五四精神主題活動暨沈陽市第二十中學三好分校成人儀式”活動中,學生們左手捧《憲法》,右手舉拳宣誓,以五四精神為指引,增強愛國奮斗的本領,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當擔……這些別開生面的德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明白今天的中國,尤須青年人砥礪夢想、拼搏實干,當代青年必須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在發展中實現價值、成人成才。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抓緊教師隊伍建設是我校解決“怎樣培養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

做好立德樹人的教育,關鍵在教師。弘揚愛崗敬業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評選“雷鋒式教師”,通過“雷鋒式教師”的評選,引導廣大教師樹立高尚師德;發揮“雷鋒式教師”的輻射影響,幫助老教師克服職業倦怠,促進新教師爭創優先,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敬業師風。在黨的領導下,實現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抓不懈,常抓常新?!袄卒h式教師”中既有愛崗敬業的典范,也有無私奉獻的榜樣;既有志愿服務的先鋒,還有孝親敬老的表率。教師們還組成了“雷鋒種子”志愿服務隊和“郭明義愛心小分隊”,在教育服務、綠色環保、心理咨詢、捐資助學、無償獻血等很多方面弘揚時代新風,助力沈陽發展。
課堂是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也是解決好“怎樣培養人”這個問題的關鍵環節,必須讓“讓有信仰的人將信仰”。而“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前提是“講信仰的人有信仰”。學校通過政治理論學習、家校合一的建設、通過黨員模范的帶動,堅定教師們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共產主義的信念,“自信”而“信人”,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課上課下言行一致,積極傳遞正能量。
“為誰培養人”包含三個層面的涵義:為家庭培養合格后代,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總書記曾說:“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集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彼裕瑸榧彝ヅ囵B合格后代,實質就是為國家培養合格公民、為社會塑造棟梁之才?!盀檎l培養人”的根本答案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月 18日,習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聚焦思政課在教育立德樹人上的重要任務。我校積極開拓思政課思路,謀劃了思想政治教育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政治教師的“思政課程”、全校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室里的“課堂思政”和教室外“活動思政”,并將雷鋒精神作為這四方面的主要內容,號召全校教師講好新時代雷鋒故事、走好新時代雷鋒之路,在青少年學生“拔節孕穗”的關鍵期,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讓我們的學生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能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
現在我校的政治課堂以“習語進課堂”為主題,開辟了“習句分享交流”“我談習語”“習語微課堂”“時政分享”“我看政壇”“原文進課堂”和“用典進課堂”等多種形式的課堂小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黨和國家重大會議報告原文,如黨的十九大報告、習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既為教材知識的講解提供了好的切入點和素材,串聯了知識、夯實了基礎,又傳播了黨的聲音、傳遞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用故事打動了學生、用情懷感染了學生、也用信仰指引了學生。

除了政治學科,語文、歷史學科也以“習語用典”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深刻的信仰價值觀教育。歷史組教師以“腳踏實地,落地有聲”為主題,教研組集備探討如何落實“習語進課堂”。并提出要將“習語進課堂”形成教學常態,加強對習總書記經典語錄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語文組教師在學校教學公開日中,紛紛以“習語讀書”“習語讀詩”為主題,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講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的故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更從價值觀層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關照學生的家國情懷。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念?!皣兴木S,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边@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在當代中國,我們就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人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這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我?!耙岳卒h精神治?!钡某跣暮褪姑?,我們要以堅定的信念立德樹人、厚德篤行,不負時代的責任,不負青春的夢想。
與雷鋒同行,為祖國當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