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迎雪
母親今年67歲,終于學會了發微信。

這些年,她年齡大了,不喜歡接受新生事物。直到今年春節我向母親推介微信,她這才愿意學。如今學會了,遠在異鄉的我和母親聯系就更加方便了。
只是沒想到母親使用微信的熱情竟然那么高,一天能給我發好幾條語音消息。一大早,母親就發來語音,要么問我早飯吃什么,要么提醒我天氣狀況。收到這些消息的時候,我大多在上班的地鐵上,人多不方便發語音,我總是匆匆回復一個微信表情。
上午還沒過去,母親又會發來語音消息。要是哪天我忘記帶耳機,為了不影響同事工作,我只好走到外面聽。只聽母親又反復提醒我天氣,要么又是“早飯吃好,午飯吃飽,要注意鍛煉”之類的話。
我心想母親真是老了,太啰嗦。
有天上午,快下班的時候我才把手頭工作處理完。拿起手機一看,母親一上午又發來好幾條語音,打開聽,頓時讓我哭笑不得。開始那兩條是普通聊天內容,后來見我沒有及時回復,她有些擔心,連發幾條問:“有什么事嗎?咋不回復我的消息。”聲音里透著焦急。
我不耐煩地回復:“媽,以后別老給我發消息,我上班忙著呢,尤其是語音消息,有時不方便聽。”
母親很快用文字回復:“好的。”還配了一個捂嘴樂的表情。
我的提醒起了作用,從那以后,母親的微信聊天內容少了好多,再發微信,也都是文字。只是,她又喜歡上了用微信給我轉發文章,每次看到她認為有用的文章就轉給我看。文章內容還挺豐富,有養生防病、安全知識,還有一些幽默笑話、搞笑視頻之類。發完之后,母親還不忘囑咐:“有些文章很有用,要好好看。”
我嘴上答應著,其實母親不知道,我嫌浪費時間很多文章直接就刪除了。
有次和母親聊天,她問我早上吃的什么,我隨口說,起晚了,沒有吃飯。母親有些著急:“我給你發了那么多不吃早飯危害大的文章,你都沒有看嗎?”
我這才驚覺自己“暴露”了,忙說:“看了,都看了。”
母親殷殷囑咐:“不僅要看,還要做到。養生防病很重要,也是大智慧,不要大意。”
過了沒多久,我休假回故鄉看望父母。母親見了我自是歡喜,每天變著法地做美食。只是這次回來,我發覺母親有個變化,就是她不怎么看電視了,也像年輕人一樣喜歡看手機,只是她看手機的姿勢很別扭,瞇著眼,一會兒拿遠看,一會兒又貼到眼前,看起來費勁極了。
父親說:“你媽現在可喜歡看手機了,有時大半夜睡不著就看手機,她是老花眼,眼又近視,看個東西可難,說她也不聽。”
母親不承認迷戀手機,辯解說:“我就是喜歡看看微信,有好的文章,就發給閨女讓她學學。她平時工作忙,有時留意不到好的信息,這些知識對她有用。”說到這里,母親又笑了,對我說,“我可喜歡看你的朋友圈,這樣就能知道你一天都在忙活啥哩。有時候你忙,沒有音訊,我就有些沉不住氣。后來聽鄰居家的小梁子說,手機QQ上能顯示上網狀態。沒你消息時,我就跑到手機QQ上看看,你如果是wifi在線那說明你在辦公室,如果是手機在線,那你就是在外邊忙。”
聽母親說到這里,我又驚訝,又愧疚,眼睛不由自主地濕潤了。這么長時間以來,我太粗心了,沒有讀懂微信里的母愛,也沒有體會到母親的心。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在母親心中,孩子就是她心中最溫柔的存在。無論孩子長多大,她都會用愛守護著孩子,灑下一路溫暖和關愛。
我想,在以后的歲月里,我不僅要好好愛母親愛父親,還要學會怎樣在微信里向他們傳遞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