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鐵,張兆仁,修德江
(鞍鋼集團礦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 鞍山114004)
隨著礦山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所產生的尾礦數量越來越多,尾礦壩工程數量不斷增加,壩體高度也在增加,庫容量不斷加大,保證壩體穩固安全顯得越發重要[1]。一旦發生潰壩事故,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甚至生態災害[2]。分析國內外眾多尾礦壩潰壩事例,得出潰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對山體斜坡進行良好的處理,導致壩體失穩。為了提高壩體的穩定性,防止滑坡潰壩,對于一些坐落在比較陡峭的山體上的壩體,往往需要采取抗滑穩定處理措施,如鋼筋樁、鋼管樁、抗剪洞等,而對于一些漿砌石壩或碾壓式土石壩,通常在壩體處于山肩部位做一條剪力溝,起到防止壩肩滑移和止水的作用。但是以上措施只是在壩體某些部位起到防止滑移作用,雖然有效,但投資較高,且沒有針對陡斜坡壩基從根本上解決壩體沿著斜坡滑移的問題。本文針對壩體沿斜坡滑移的問題,提出了尾礦壩地基的處理方法并應用于實踐中,效果較好。
壩體可縱向或橫向截面處于較陡峭山體上。為了便于分析,以橫向處于斜面為例對壩體進行剖切分析,得出整個壩體在與所處山體的各個接觸點處都有下滑趨勢。將整個壩體視為由若干個單元體組成,并將其抽象為力學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山體斜坡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A為壩體與山體接觸面上任意取出的一個單元體,在斜面所在的平面受到兩個力,分別為滑動力f與抗滑力F。滑動力f是壩體所受重力的分力,抗滑力F即壩體與山體之間的摩擦力。當滑動力f小于或等于抗滑力F時,壩體處于靜止狀態;當壩體受其它外力作用影響時,例如地震力、附近的爆破作業、壩體上部的機械作業等,所產生的側向力會使滑動力f加大;而當壩體A各個部位所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大于壩體極限摩擦力,即滑動力f大于抗滑力F時,壩體A將產生滑移。

圖1 山體斜坡受力分析圖
當壩體斜坡沒有受到其它外力時,壩體所受滑動力的合力為各個接觸面上的單元體的滑動力之和,即式中,n為單元體個數;f總為壩體所受滑動力的合力,N;fi為第i個單元體所受滑動力,N。


由受力分析圖可知,壩體第i個單元體的滑動力fi計算公式為式中,αi為第 i個單元體所處斜坡的坡度,°;Gi為第i個單元體所受重力,N。
為了消除重力引起的滑動力,需使fi=0,由于Gi不為 0,則必須令 sinαi=0,即 αi=0°。 由于整個壩體是由若干個單元體組成,當任意單元體處于平面的滑動力fi均為0時,即每個單元體所處斜坡的坡度αi為0°時,整個壩體的滑動力f總為0。
根據壩體受力分析和力學模型分析結果,提出壩體抗滑齒槽修整方法[3],即將所處斜坡坡度大于0°的部位進行齒槽修整,保證局部滑動抗滑阻力相同,同時為保證齒槽本身局部穩定,齒槽高度為2 m,寬度為2 m[4]。首先,將原有地基全風化層全部挖除,將地基挖至強風化層表面,采用水準儀對壩體底部地表放線,進行網格線分格,并標高測量。測量時縱橫間距各為5 m,并記錄測量情況。然后,比較各個測量點之間的高度差,并計算角度。此種方法對各種山體走勢都適用,且簡單、快捷、易行,成本低。具體修整方法如下:
(1)采用挖溝機及液壓鎬對山體進行切挖,將坡形山體挖成一段一段的直角臺階,使壩體由原來的坐在斜坡上改為分解后的坐在各個平面上,即消除壩體自重產生的滑動力。山體直角齒槽修整后受力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修整后壩體所受到的外力只有重力G和支撐力N,內部的滑動力f和抗滑力F相互抵消達到平衡,即通過做直角齒槽修整可以使壩體內部不再有滑坡的趨勢。
(2)齒槽修整方向與山體走勢相同。

圖2 山體直角齒槽修整后受力圖
鞍鋼齊選廠風水溝尾礦庫7號副壩全長242 m,壩體頂部寬度為10 m,底部寬度為40~50 m左右不等,壩體設計全部為漿砌石壩,總工程量約為80 000 m3。壩體頂部和壩體最底部高度差為31 m(壩體底部強風化層深度不同,各處底部深度不同),因地理位置所限,壩體只能建在山坡上。經查閱有關資料,該壩體自然安息角為40~45°。由于該山坡地勢較陡,壩體下游大部分處在40°左右山體上,個別地段達到45°以上,超過自然安息角范圍,如果不采取措施,將無法施工。
根據《砌石壩設計規范》,壩體抗滑穩定安全系數[5]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K為抗滑穩定安全系數;f為滑裂面上的摩擦系數;ΣW為作用于計算截面以上壩體的全部荷載對滑裂面的法向分值,ΣP為作用于計算截面以上壩體的全部荷載對滑裂面的切向分值。
由《尾礦設施設計規范》可知,該壩為二級尾礦壩,壩坡抗滑穩定的安全系數應不小于1.25[6]。經計算,該壩體抗滑穩定安全系數為1.22,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如果不采取措施,一方面,壩體交付使用后,尾礦液體側壓力將與壩體滑動力疊加,造成壩體沿山體下滑;另一方面,在發生地震的情況下,地震力將與該下滑內力及尾礦液體側壓力疊加,導致該段發生下滑,最終帶動其他部位下滑,從而引起整個壩體潰壩。
對該壩體采取齒槽修整措施。首先,采用挖溝機將山體上的山皮土挖除,露出強風化巖石表層;然后,計算該尾礦壩落在該山體的總高,結合設計及現場實際高度情況,測量得出壩體底部至頂部的垂直距離為30 m,水平距離為30 m,則該段山體坡度為45°。將該段山體分為15個直角齒槽,即分別將山體底邊30 m及山體高度30 m進行15等分,則每段齒槽兩個直角邊長皆為2 m,滿足施工機械作業要求 (施工作業的設備挖溝機車體寬度為1.6 m,保證車體兩側最小安全邊距0.2 m,即1.6+2×0.2=2 m)。其示意圖詳見圖2。
修成直角后,壩體所處山坡的坡角αi均為0°,則每一段直角齒槽的滑動力為fi=sinαi×Gi=0,與壩體重力G無關,因此,f總=∑fi=0,壩體總滑動力為0,壩體處于安全狀態。
經齒槽修整后,重新對壩體進行工程分析計算,得出壩體抗滑穩定安全系數為1.55,滿足尾礦壩的安全和使用要求,大幅度提高了尾礦壩在初始應力狀態下的穩定性系數,保證了尾礦壩體的穩定性。該工程從2013年8月開始施工,于2014年7月竣工并交付使用至今,未發生滑坡潰壩事故,壩體穩定。
(1)尾礦壩是礦山企業重要的建設工程之一,它的安全運行在礦山企業整個生產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尾礦壩安全運行的關鍵是壩體的安全穩定性。
(2)采用齒槽修整方法對尾礦壩地基進行抗滑處理,可以使壩體處在平面上,不存在滑坡趨勢。此方法對各種山體走勢均適用,且簡單、快捷、易行,成本低,對尾礦壩的設計施工提供了理論指導,具有借鑒意義。
(3)將齒槽修整方法應用于鞍鋼齊選廠風水溝尾礦庫7號副壩工程中,使修整后的山體的滑動力均為0,徹底解決了壩體沿斜坡滑移的問題。實踐結果表明,該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尾礦壩在初始應力狀態下的穩定性系數,保證了尾礦壩體的穩定性,并使工程順利完成施工并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