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春英, 鄭全興
(1. 揚州大學檔案館,江蘇 揚州225009;2.江蘇長江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225009)
江蘇長江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原揚州自來水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下屬4 座凈水廠,供水能力為110 ×104m3/d,水廠使用的機械設備、電氣設備、計量儀表和控制設備數量多,種類龐雜,單臺設備就有7 000 臺左右。設備管理是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傳統的管理模式問題日益凸顯。盡管公司有一套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但在重要設備的管理尤其是基礎資料的管理、設備巡檢記錄等方面,與設備管理信息化還存在差距,缺乏實時有效的管控手段,主要體現在:設備臺賬缺失或記錄不健全,未及時更新;設備定期工作執行不規范,存在應做不做、做未做好等現象;點巡檢管理不到位,無法根據設備狀態進行預防性管理;重結果管理、輕過程管控,重事后搶救、輕事前預防,設備健康水平還有提升的空間;各項設備管理活動相互獨立,無法在設備檔案中集中反映,無法建立設備健康檔案;無法實現真正的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隨著二維碼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可以將二維碼識別技術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引入設備管理,以設備臺賬管理為核心,以設備日常運維管理為基礎,以設備預防性、預警性管理為重點,以設備計劃性、項目性管理為依托,以設備健康狀態評級為導向,建立一個系統化、立體化、動態化的設備管控體系。將原來靜態的、片面的設備臺賬管理上升到動態的、系統化的設備健康檔案管理,將原來事后搶救、疲于奔命式的設備管理轉變為事前預防性、預警性的設備管控,遠期可與預算管理、物資管理實現互聯,將設備統一管理,對設備全生命周期進行規范化、流程化、痕跡化、智能化管理,不斷提升設備健康水平,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保障設備安全運行。
針對水廠的設備維護,應建立日常保養、定期維護和計劃大修理三級維護檢修制度。日常保養由值班人員對設備進行經常的保養和灰塵清掃,定期維護由專業維修人員負責,每年進行1 ~2 次專業性的檢查、清掃、測試,必要時進行預防性試驗。設備的大修理由專業人員完成,合理確定計劃大修理周期。三者之間相輔相成,若供水設備日常保養不到位,沒有按時進行定期維護,尚未到計劃大修時間設備就可能停擺,引發安全生產問題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日常保養顯得尤為重要。但缺乏有效的監控,日常保養就不能執行到位;若巡檢結果不真實,不能及時發現問題,設備保養就不能保質保量完成。利用二維碼技術巡檢設備能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有效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設備檔案不完善,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安裝施工圖紙容易丟失,特別是部分使用年限較長的設備,給后續的設備維護檢修帶來很大的影響。建立各臺設備的檔案數據庫,包括實時歷史數據庫、設備管理業務數據庫、系統管理數據庫。實時采集設備的狀態參數,管理系統具備設備日常保養、定期維護和計劃大修理記錄、故障記錄的功能,設備臺賬便于查詢,同時系統實現數據流程化和可追溯性。每臺設備都有自己的檔案,可以用二維碼標注,二維碼設備維護管理系統功能見表1。

表1 二維碼設備維護管理系統功能

續表1
設備二維碼檔案的建立方便了設備的日常管理,確保巡檢任務到人到崗不漏點。值班工人下載手機APP,根據設備的工作特點開展巡檢,把巡檢結果通過APP 實時上傳。在巡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設備存在異常或隱患則拍照上傳,后臺根據隱患的級別實現信息推送;隱患分配、整改、驗收全流程化閉環管理;巡檢信息每日匯總,提高巡檢工作的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改變了巡檢人員無法科學、準確考核與監控的現象,提高了巡檢工作質量,同時也提高了隱患整改效率,保障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1]。
設備貼有二維碼,每套設備都有自己的檔案,包括型號、參數、定期維護的時間和計劃大修的日期等信息。按照巡檢任務的要求,用手機掃讀二維碼,完成設備及現場巡檢點的相應信息記錄,及時上傳隱患,提高巡檢質量。
以揚州第四水廠為例,其供水能力為20 ×104m3/d,采用常規處理加深度處理,深度處理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藝,活性炭濾池采用向下流方式。原水為長江水源,取水口位于潤揚大橋下游500 m 處的瓜洲境內,由2 根DN1200 管道輸送凈水廠。水廠工人分為凈水操作工班組、生產技術班組、修理班組、化驗和綜合服務人員。凈水工班組五班三運轉,值班崗安置在加藥間、濾池控制室、高低壓配電室,其他崗位要求定時巡檢,不同崗位的巡檢范圍和周期不同;凈水工按照要求對工作范圍內的設備進行巡檢,化驗人員每天采集原水進行水樣檢測,在突發性污染頻發季節加強檢測頻次,及時錄入檢測數據,按照要求巡檢檢測儀器,并上傳巡檢記錄;維修班組按照要求,登錄手機APP 查看信息并回復;在巡檢過程中,凈水工若發現設備存在異?;螂[患,可以拍照或輸入文字說明到后臺,水廠負責人根據隱患的級別進行分析,將能解決的隱患信息發送到維修班組;不能解決的,將信息發送至公司分管領導和維修部門。維修班組在手機APP 上接到委派任務后,到現場維修,設備正常后通知水廠負責人驗收,并在APP 上確認,形成閉環管理。公司維修部門到現場維修,在設備正常工作后也要通知水廠負責人驗收,形成驗收記錄在APP 上確認,也由此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
由于各項設備的復雜性和來源的多樣性,往往存在設備管理信息與物理設備之間管理的脫節。將二維碼技術應用于設備運維管理,能在手機上及時顯示設備的型號、功能、用途、定期維護和計劃大修時間等信息,可以使管理人員在面對設備時,及時、準確地掌握設備的關鍵信息,為設備的規范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把設備信息生成的二維碼印制到設備包機牌上,在周期性的設備巡檢清查中,運行人員能隨時了解全部相關信息,可將設備的運轉狀況和手機上顯示的設備技術參數、點檢標準信息進行對照,使巡檢作業更為標準化、規范化,大大提高現場設備管理與點檢效率。巡檢系統的隱患全流程管理功能,使工人在巡檢過程中發現隱患并及時上報、及時處置更為方便,設備完好率提高了約1%,總完好率達到98%,設備故障率下降3%。
對于重要設備或者易損備件的更換,除了在設備臺賬內進行記錄,還可以將設備的型號、規格、廠家、更換時間、維保廠家聯系人等信息記錄在二維碼內。當設備再次出現問題時,可以使用手機查看二維碼的內容,很快查找到相關資料,進行設備使用壽命的分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可以提前更換容易磨損的部件。
利用二維碼,可實現備品備件全過程的動態管理。為了節約檢修成本,在日常的檢修工作中盡量避免更換成套設備,而只是更換損壞的部件。但是這些部件可能沒有型號,只有備件名稱。在提報備品備件計劃時查找設備資料,手機APP 顯現信息系統,從而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引入二維碼技術管理設備,實現了流程及權限的有效監管,全面保證賬、卡、物的一致性,在異動、巡檢、維護、再次采購等設備全壽命周期的多個重要環節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設備管理綜合效能。
二維碼巡檢水廠設備已在揚州第四水廠和萬福水源廠試用了1 年多,總體效果明顯,盡管在使用時有磨合的過程,但不妨礙信息數據資源在水廠生產的應用。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應用于智慧水務,水廠生產越來越要求智能化,要真正實現智慧水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階段結合公司情況,實現信息應用系統模塊,基于精準的設備檔案管理系統和GIS 建立移動巡檢系統,有助于實現水廠生產設備高效運行管理,保障安全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