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是以漢語為目的語的教學,而教師在課堂上也是以漢語作為媒介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導入語作為課堂用語的第一個環節,是整個課堂計劃開展的最初部分。為保證一節課的順利進行,良好的導入語是不可或缺的。而對于剛上任不久的對外漢語新手教師而言,在處理一節課的導入語時,會存在其特有的優勢和問題。本文就對新手教師課堂導入實錄進行分析,淺議新手教師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導入語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對外漢語 ?新手教師 ?導入語
【中圖分類號】H195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85-02
一、研究意義
(一)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是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整個課堂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必須受到重視。教師在課堂輸出的語言,除了可以進行教學,還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工具。而導入語是教師在整個課堂語言中最初體現出來的部分,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活動、順利安排教學計劃、并推進講授內容的重要保障。優秀的課堂導入語,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有效理解,有利于建立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甚至對目的語所在的文化、人民的認同。對于教師而言,該環節是整節教學計劃的開端。是否實施得符合預期計劃,以及是否能得到學生的正向反饋,都直接影響著后續環節的開展。因此,在對外漢語課堂中,導入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新手教師是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后備力量,從新手階段培養成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對外漢語教師是對外漢語教育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在用目的語授課的對外漢語課堂語言的表現上,新手教師有著其典型特征。研究新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導入語,有利于發現新手教師在課堂表現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從而提高新手教師的教學能力,確立今后新手教師的培養方向。
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新手教師的導入語的使用情況
導入語是一堂課和教學活動的開端,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中,楊惠元先生(2007)提供了六種導入方式: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講評作業糾正錯誤、開門見山解釋題目、講明目的強調重點、布設疑陣制造懸念、聯系實際由遠及近。新手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通常采取什么策略呢?有具有什么樣的典型特征呢?下面,筆者選取了三位對外漢語新手教師的課堂導入環節,他們的導入語使用情況如下:
教師A:
T:大家好,我上課前問大家一個問題啊,嗯,你們知不知道十一月份的時候有一個日子,對中國的年輕人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S:雙十一。
T:很好,看來大家都非常了解中國啊。我們都知道雙十一,那這一天除了是一個購物的節日,對吧,這個大家知道吧。那么還有一個是什么呢?
S:一個是光棍節,一個是購物節。
T:所以大家知道,光棍節大家的狀態是什么呢?
T:光棍節,沒有男朋友,沒有女朋友的,這個狀態,對嗎?(PPT演示)
T:那另外的同學呢,可能是這個狀態(PPT演示)。這個可能是我們班很多女生的狀態哈。所以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你們了,嗯,那么在雙十一那天,你是這個狀態呢,還是這個狀態呢?
T: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語言點,a還是b。
教師B:
T:大家好,我們開始上課。好,嗯,老師有一個小問題,問題是,嗯,你說一下,這是什么?
S:鐘。
T:嗯,很好,那么,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嗯,鐘掛在哪兒?
S:鐘掛在墻上。
T:嗯,那你來說,墻上掛著什么?
S:墻上掛著鐘。
T:非常好,好,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語言點,處所詞(place)+V+著+(數量詞)+N。在這里,強調處所(place)有什么,表示V一直是這樣,不變化。
教師C:
T:同學們大家好,好,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動詞“給”,今天學習介詞“給”。
T:大家看,(做動作)老師剛才做了什么?
S:自我介紹。
T:非常好,嗯,很好,那自我介紹的對象是誰?
S:同學們。
T:嗯,大家都很棒。好,那用今天學習的“給”可以這樣說:“老師給同學們做自我介紹?!?/p>
我們可以看出,以上案例中新手教師的課堂均具有導入環節。首先,教師A采用的是聯系實際由遠及近的方式導入,這種方式基于現實生活,能充分拉近師生距離,也能讓課本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滿足交際的需要。一般來說,這種方式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授課氛圍,使師生關系在最初階段不過于緊張,能在一種較為輕松的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但是教師A的不足之處在于,所采取的導入素材是較為新潮的中國文化素材,如果不是常駐在中國或對中國當下文化十分了解的外國留學生,恐怕很難回答出來。其次,教師B選擇了布設疑陣制造懸念的方法,先由學生用已知的語言點回答出問題,再換所學語言點的問法詢問學生,最終得出所學語言點的公式和含義。這種方式一般會采用提問的形式,所以在教學活動開展最初,會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預習過課文的前提下可能會對教師所題的問題有一定的預設,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然而教師B存在的問題是在懸念的設置上不夠巧妙,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過于公式化,不能激起學生太大的興趣去探究問題,可能會使教學氛圍緊張。教師C采用了講明目的強調重點的導入方式,因為語言點非常抽象,所以先告訴學生學習的內容是什么,點明學習重點,再讓學生根據情景去感受語言點的用法,這會讓學生比較有針對性的去體驗教師所演示的情境,有利于語言點的自覺歸納和提取。但是導入的素材中“自我介紹”等略微抽象的詞,面對初級階段的外國留學生,可能也會存在一些難度。
三、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新手教師的導入語的使用分析
(一)共性優勢分析
1.具有課堂導入意識
新手教師是接觸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不久的教師群體,雖然經驗不夠豐富,但也存在一定的優勢。剛接觸教學的新手教師,大部分是接受過一定教學知識的訓練的,所以一般都會采用導入、授課、總結的授課流程。在我們給出的案例中,三位教師均又意識使用了導入語,并根據自己所要講解的語言點選擇導入方式,將導入方式和所學語言點融合。
2.有意識的進行師生互動
我們可以發現,以上新手教師的課堂導入都有意識進行師生互動,有意識的在課堂開始就與學生交流起來,話題素材可能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希望在教學最初能獲得學生的關注和認可。這種導入方式具有一定的新手教師導入特色,為了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可和放松課堂氣氛,新手教師一般不會采取直接播放圖片和視頻的形式,也很少在課堂最初指令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導入語言點,而是直接進行師生交流。這樣有意識的進行師生互動,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為關注學生的動態、反饋,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學生和教師的溝通的緊張感,為后續開展教學計劃、繼續關注學生反饋提高良好條件。
(二)共性問題分析
1.導入方式單一化
新手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導入意識,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導入方式太過于模塊化、單一化。雖然新手教師在潛意識里存在一定的導入策略,但整體所體現出來的教學法還是以問答法為主。案例中教師A選擇了一個和生活聯系性較強的導入方式,旨在活躍氛圍輕松課堂氣氛,但是該語言點是A還是B,屬于初級階段的語言點,學生可能對漢語以及中國文化并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如果要用這種方式進行導入可能導致解釋語過長,加大學生理解的難度。而教師B的導入方式過于公式化,沒有仔細研究過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雖然利用了教室里現成的教具,但一問一答顯得過于死板,不能良好的吸引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教師C提到了之前課堂上學過動詞“給”的用法,但是沒有進行復習導入的方式,只是一句帶過,用新的素材導入語言點。以上典型案例中的新手教師都體現出在導入方式方面較為單一化,不夠多元、靈活。
2.導入素材的選擇缺乏經驗
導入材料的選擇也是新手教師在導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新手教師在選擇導入素材時可能過度關注語言點本身,加上自身的教學計劃和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選擇導入素材。但這往往違背實際的教學需要,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如案例中教師A期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選擇了較為輕松的導入素材,但是對學生自身的實際水平考察不夠?!半p十一”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認知難度,而“光棍節”對于不了解的留學生解釋起來也比較麻煩。這就體現了一部分新手教師在準備導入的過程中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出語言點和如何活躍課堂氛圍,但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認知水平。教師B則專注于快速引出語言點,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和學生進行對話,但是問題本身“鐘掛在哪兒”對學生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并且許多新手教師都習慣用一些教師現有資源作為教具進行演示,這確實有助于理解,但是經常性的使用這些教具可能會使學生感到疲乏、無聊。并且,教師B在給出語言點公式后直接對該語言點進行解釋,而給學生自己感知語言點的時間太短,可能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并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教師提問的目的。教師C的導入同樣也出現了教師A的問題,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可能并不能立刻反映出“自我介紹”的具體含義,也不太能理解“對象”一詞的含義,這個時候借用母語補充解釋或者換一種導入素材可能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3.導入語口頭禪使用頻繁
口頭禪是一個人在說話時反復出現的話語,具有明顯的話語標記功能。在課堂上,教師的口頭禪一般有“嗯”、“好”、“那么”等等,不同的新手教師在口頭禪的使用上各不相同,每位新手教師有自己的語言習慣,但都存在口頭禪使用頻繁的現象,在導入環節運用了過多的口頭禪可能會導致語言冗長,不助于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并且我們可以發現,口頭禪的使用和導入語的長度正相關,越長的導入語可能對于新手教師來說,會使用越多的口頭禪。
4.反饋語重復使用
筆者認為,課堂教師的反饋語是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或對教學教具做出反饋,在導入部分的師生互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或對教學進行自我反饋,例如對學生評價有“很好”、“非常棒”、“很棒”之類,對教學教具的反饋有“對吧”、“知道吧”等等。但新手教師在導入環節往往會不自覺的重復使用反饋語,新手教師在反饋語的使用上較為繁瑣、重復,原因可能是經驗不夠豐富,沒有完全駕馭課堂的自信,還有可能是對自己所要講解的語言點不夠熟悉,重復句子使得自己有思考下一步內容的時間。這個問題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是有時會讓學生覺得老師授課不夠專業,需要停頓思考,導致整節課不夠流暢。
四、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新手教師的導入語的使用建議
(一)靈活使用導入法和教學法
從案例里的三位教師的導入語我們可以發現,新手教師的導入方式不夠靈活。在方法的選擇上,可能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思路去考慮什么樣的語言點適合什么樣的導入方式,也沒有把語言點的難易度和導入方式的適合度一一匹配起來。所以在充分熟悉語言點的基礎上,新手教師需要仔細思考最適合該語言點的導入方式是什么,并能夠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難易度的導入方式,遵循i+1的教學理念,不宜過易或者過難。其次,在教學法的選擇上面,除了問答法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比如圖片法、情景法等等。靈活使用各種導入方法和教學方法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堂的最開始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
(二)選擇合適的導入素材
導入素材的選擇能體現一個對外漢語教師是否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知識,以及是否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其漢語水平。在素材的選擇上,新手教師需要盡量選擇簡單易懂的、貼近現實的、有趣生動的、直觀清晰的素材,如果選擇的素材中有學生可能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提前考慮到并加上附注,或者利用圖片、視頻、動作,加深學生對導入素材的理解。
(三)規范教師的語言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新手教師可能會出現導入語口頭禪使用頻繁和反饋語重復使用的兩大問題,所以規范教師課堂所用語言是十分必要的。教師的語言需要簡單、清晰、便于理解,盡量減少口頭禪的使用和反饋語的重復。新手教師在平時需要多加有意識的練習,在對外漢語課堂中少用難詞、偏詞,選擇合適的授課詞匯,并且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參考文獻:
[1]劉丹.對外漢語新手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施鴻秀.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考試周刊,2012(26):48-49.
作者簡介:
張庭悅(1995-),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