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蒨
【摘要】教師流動是民辦幼兒園教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它能夠反饋出當前學前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基于此,本文著重從幼兒園教師流動與教師管理工作開展方法層面進行探究,以達到充分把握師資管理要點,減少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對幼兒園管理穩定性影響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教師流動 ?民辦幼兒園 ?教師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89-01
引言
科學的教師管理工作是確保民辦幼兒園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人員安排得宜的基礎,也是保障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穩定的前提條件。有研究表明:學前教育管理綜合分析幼師流動的因素,實施針對性的管理策略,可以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實現教育教學工作合理、有序地開展。
一、幼兒教師流動的主要原因
根據我國教育部2018年1月的社會調查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幼兒教師流動率為55.17%,其中因個人能力差、工作不積極被動性離職占10.11%,主動性離職占45.06%[1]。一方面,由于幼兒園人員管理上,無法滿足幼師薪資、待遇、職位提升等方面要求的因素占80.66%,這也是當前幼兒園教師流動量增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幼師個人生活環境、工作趨向變化等原因占比為10.21%;此外,還有9.13%為國家政策等因素。
二、減少幼兒教師流動,實現科學管理的措施
結合以上關于幼兒園教師流動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看:幼兒教師實踐工作環境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差異,是造成幼兒教師頻繁流動的主導因素。由此,為減少幼師流動頻率,就必須要實行科學的管理措施。
(一)優化幼師管理體制
優化幼師管理體系,是有效減少民辦幼兒園幼師流動性的首要方法。
1.從幼師個人工作層面而言
民辦幼兒園不能為了完成某一目標,將幼兒教師日常教學方法進行“固定”,而是要借助幼兒培養目標,讓幼師可以自由的發揮個人教學優勢,打造新穎、個性化的教學課堂。如,某幼兒園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有的教師采取游戲教學法,有的教師采取情景互動教學法。即,管理者應看到幼師個人實踐中的優勢,因利是導,而不是用某一固定方式,限制幼師個人工作能力的發揮。
2.從幼師工作福利待遇層面而言
民辦幼兒園管理者,可借助當代企業人資管理策略,實行績效工作管理制度,按照幼師日常教學工作成績、幼兒教學一般考核標準,定位教師的薪資收益、福利、工作崗位。同時,長期從事一線的幼師,需有機會,在園內管理崗位空缺時,進行崗位競爭應聘,為幼兒教師提供個人價值提升的空間。
如,某民辦幼兒園制定人資五年考核制度。當一線教師工齡時間達到五年時,即可參與該幼兒園園長、管理人員的職位競爭;同時,幼師也可以獲得年終獎勵、帶薪休假等待遇,該種幼兒園教師管理方法,可充分激發幼師的工作積極性,解決幼兒園大規模幼師流動的問題。
3.彰顯幼師管理體制的人性化特征
民辦幼兒園幼師管理工作的開展,除了從幼兒園個體發展的層面上,實行幼兒園教師梯隊框架管理,也需從幼師個人生活需求層面入手,為幼師提供心理、生活方面的指導服務。幼師工作與其他崗位相比,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幼兒園為減少幼師在高壓環境下,日常工作中所產生厭倦、疲憊感,可開展如心理輔導、日常交流、教學問題探討等人性化服務,從幼師工作中容易產生問題的層面入手,為幼師提供服務,增加對幼師個人工作成績的肯定,對工作氛圍的歸屬感,也是當代幼兒園實現幼師管理體制調節的內容之一[2]。
(二)形成新的幼師管理思維
形成新的幼師管理思維,即幼兒園管理者,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園教師人員管理問題,確保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的可持續性,既為現有幼兒教師能力提升提供平臺,又能夠確保幼兒園可以不斷的進行新教師力量的補充。
(三)充分借助國家政策實現人才綜合管理
學前教育逐步成為我國新時期教育改革關注的核心點,民辦幼兒園想要降低教師流動對幼兒園工作的影響,應充分結合黨提出的教育人才運用方針,開展幼師教學渠道拓展,進行教學模式自主創新等活動,幫助民辦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創新,增加幼師工作的拓展范圍,減少幼兒教師的流動。
結論
綜上所述,關于幼兒教師流動與教師管理的分析,是民辦幼兒園人力資源實踐探究的新思路。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優化幼師管理體制、形成新的幼師管理思維、充分借助國家政策實現人才綜合管理,對減少幼兒教師流動,實現科學管理方法進行探究。因此,文章探究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成瑤.幼兒教師流動與幼兒園教師管理的相關研究[J].亞太教育,2016(26):152.
[2]全鈺. 集團化辦學中幼兒園教師管理現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