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霞
【摘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 對于高中生學習數學來說亦是如此。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其主觀能動性, 才能使數學知識“改頭換面”, 由以往的枯燥、乏味轉化為新鮮、有趣, 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欲具有積極意義;當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之后, 他們在遇到數學難題時, 往往會一改以往“繞道行走”的態度, 變得積極主動、肯鉆研起來, 這對于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其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其數學品質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了重點探究, 希望為高中數學發展、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提供嶄新的思路。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91-01
1.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 多種教學方法開始在我國興起。情境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了眾多教師的青睞, 將其運用到高中數學課堂中, 為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教師在采用情境教學法時, 應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 從教材大綱和學生實際出發, 提高情境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高中數學人教B版《集合的概念》一課時, ?我便以一張學生軍訓的照片為參照物, 來進行情景創設:“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軍訓時的場景嗎?”這個問題拋出后, 學生們反響熱烈, 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此時, 我說:“在軍訓時, 嚴厲的教官宣布:高一學生早晨7點到操場集合進行軍訓, 同學們想一想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嗎?”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 引入將要學習的集合概念,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小組合作學習教學,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數學學科中, 有些知識適合學生獨立探究, 有些知識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則更利于提高其學習興趣。高中數學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時, 不應只是為了趕潮流而合作, 而是從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出發, 科學進行分組、設置小組任務等。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 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 實現組內成員異質、組間成員同質, 通過這種方式, 使每個組員都能“發光發熱”。
3.巧設疑問,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疑是思之始, 學之端。”誠如此言, 疑問對于激發一個人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應引起教師的重視。高中生與初中生、小學生相比, 雖然學習數學的年份較長, 但有一點三者是相同的即具有較強的好奇心, 喜歡問為什么, 對于數學未解之謎具有較大的興趣。基于此, 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巧設疑問, 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授高中數學人教B版《等差數列》一課時, 先引導學生復習了上節課所寫的數學概念和通項公式, 然后點明今天要學的知識是數列。之后, 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實數兩個字, 在剛剛寫下這兩個字時, 同學們都感到非常奇怪, 因為這屬于初中學過的知識。此時, 我讓學生進行回憶, 讓他們說一說在初中學習了實數的哪些部分?通過巧設疑問,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他們踴躍回答之后, 我就這部分知識與所學的數列進行了聯系, 讓學生們想一想在學習數列時, 能不能像學習實數一樣, 研究他們的運算和性質。這樣的巧設疑問, 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營造氛圍, 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課堂氣氛沉悶、枯燥,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基于這一現狀, 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營造一種輕松、愉悅、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在課堂中敢于質疑、敢于發問, 不唯書、不唯師, 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5.結語
總之,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 教師應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 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來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這也符合數學新課程理念。在具體實踐過程中, 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出發, 采用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巧設疑問、營造氛圍方面著手, 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到教學的點點滴滴中, 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義明.探討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J].成功(教育),2012(08).
[2]王麗.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