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鳳 趙夢璐 李永革 溫茹淇 陳巖

摘要:加快推進名特優新農產品收集和整理,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安全、優質、營養、健康農產品的迫切需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范》于2018年9月頒布,對各級工作機構在工作中承擔的工作程序和規范做了明確規定。結合工作實踐,本文總結了地市級工作機構如何嚴格按照程序要求,規范材料、把握關鍵,認真做好現場檢查和材料審核確認中的“四深究三相符”等7個方面。通過扎實工作,切實做到把本地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挖掘好、整理好、宣傳好。
關鍵詞:規范;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工作
一、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的定義和名錄收集意義
名特優新農產品具有的特點涉及四個要素:一是在產品分類上,是指以縣域為單元的特定區域內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產品及其產地初加工產品等農產品;二是在規模上,要求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并具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三是在品質上,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四是在市場消費認可中,具有較高的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
通過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的收集登錄,一頭連著產出,能實時了解地域特色農產品信息,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一頭連著消費者,能及時指導生產和引導,滿足公眾對安全優質營養健康農產品的需求。做好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同時也是培育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區域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的良好舉措;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農村農民工作重要論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的重要措施。
二、申請工作程序和地市級工作機構的任務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申請工作實行網上電子信息和紙質材料并行。網上電子信息系統是指名錄申報要統一由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申報系統(http://www.aqsc.agri.cn)申報。紙質材料是指上報的網上電子申請信息要整理打印出紙質材料,經縣、市、省各級農產品質量工作機構簽字蓋章后逐級確認上報。最終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專家技術確認后,在官網上公布。
按照《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范》的規定,地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名特優新工作機構一是負責對本地區、本行業申請產品和推薦的主要生產經營主體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確認,提出意見;二是在確認同意后,將申請信息由系統和紙質材料簽署意見上報省級機構;三是還應該指導縣區挖掘和篩選出本地名特優新農產品,做好申報本地名特優新農產品的基礎性工作。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工作程序圖
三、地市級工作機構如何規范執行工作要求
地市級工作機構在這項工作中,要對申請產品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確認。在現場檢查確認和材料審核確認兩個部分中,要做到以下7個方面,做到網上和紙質材料合格規范提交。
(一)現場檢查確認要做到四深究
縣級工作機構提出申請后,地市級工作機構要初審上報材料,對照《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范》要求,根據材料描述,對申報產品生產規模、經營、管理情況和產品品質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等一一現場確認,做到以下4個方面。
1.深究現場是否真實。在現場首先要對申報產品的區域、環境、產業發展等概況進行察看,看產品申報區域、種植產品種類是否真實;看周邊環境是否良好;看產品的相關描述是否真實客觀;看生產經營情況是否屬實等。
2.深究資質是否完備。對相關的資質證明原件進行審查,查相關的土地合同是否滿足、生產經營單位資質證明是否合規、產品相關生產經營記錄是否完整、提供的獎勵證書等是否真實等。
3.深究申報是否可行。對涉及申報的項目逐一向申請單位、向生產經營單位、向當地群眾詢問。問申請單位對產品區域范圍、生產歷史、特質特征的了解和認識;問生產經營單位對產品生產經營、發展規劃、特色挖掘的具體措施和做法;問消費者和群眾對申報產品的了解和市場占有情況。進一步評估其申報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以及收集此產品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的可行性。
4.深究問題如何整改。對相關證明材料要查證落實,對發現的問題要深究到底,明確產生的原因,督促申請單位和生產經營單位拿出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確保整改到位。
(二)材料審核確認要做到三相符
現場確認符合規定后,相關的材料要通過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申報系統(http://www.aqsc.agri.cn)填報,對材料開展認真細致的審核是確認上報的基礎,也是確保申請產品滿足名錄收集規范的關鍵。要認真細致,審查其描述是否真實客觀、數據是否一致,確保材料的真實、可靠。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內外相符,突出特質
“內”,指審查申報產品的檢測指標。要充分把握申報產品的特征要素和特性指標,建議申報單位采用推薦的“3+2”法(3個一般性指標,2個特性指標)選擇出體現申報產品特質的檢測指標。通過現場查看和探究、咨詢,要看檢測指標是否合適;看樣品送檢時機是否恰當;看出具檢測報告的單位是否為指定檢測機構。
“外”,指審查產品及產品產生區域等方面的描述是否客觀、準確、直接,用詞是否精練、恰當、專業。通過對申報產品“內”“外”特質描述的審查,對申報產品是否符合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確認。
2.證照相符,避免硬傷
所有涉及證照相對應,不允許任何偏差。比如生產經營單位上報的名稱、注冊資金數量、法人代表等信息同營業執照是否一一對應;各生產經營單位的品種是否同申報產品的品種一致;申報材料顯示的項目、數字、單位、榮譽等相關信息,是否同附后的檢測報告、佐證材料等相符。
3.數據相符,實事求是
申報關鍵數據包括生產規模、年商品量、各檢測指標。
生產規模的審核:一是分清申報種類,確保申報規模總量要夠。要按照《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范》附錄中規定的生產規模要求,審查上報的生產規模總量,比如蔬菜,就分為露地和設施蔬菜,生產規模分別是100公頃和50公頃;糧油作物,分大田作物和雜糧,生產規模要求也不一樣。二是原則上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規模之和要同申請總量相符。
商品量的審核:一是看清申報表中已標注的單位,比如面積是公頃還是畝,重量是噸還是萬噸等,同時要看清商品量核算是以每年的商品總量為申報量還是其他;二是一定要按照固有格式要求填報數值;三是原則上申報總量等于各生產經營單位年產量之和。
各檢測指標的審核:一是對檢測報告數據進行篩選,選擇3~5個優秀指標填報;二是填報的時候要仔細核對檢測報告中的指標描述、檢測數據、指標單位,比如某些指標,報告的標準描述為 mg/100g,不要隨意變成 g/Kg,以便能直觀地同一般參照物進行比較。
最后,地市級工作機構形成紙質材料簽字蓋章上報時,還要進一步做好電子信息與紙質材料的核對,做到各種材料一致、整理規范;各種信息真實可靠、有理有據,嚴格按照要求和程序,規范做好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工作。
(作者單位:1河南省安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2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3河南省安陽市農業環境監測站;4河南鑫貞德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