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書君 杜玉紅 郭建勤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方式都有了顯著的變化,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優勢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充分體現。精品資源共享課有效地實現了專業教學資源的普及性以及分享性。
【關鍵詞】三層次 ?七子庫 ?校企共建 ?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28-02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方式都有了顯著的變化,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優勢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充分體現。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在校師生的學習需要,各地的高職院校紛紛創建了精品資源共享課,有效地實現了專業教學資源的普及性以及分享性。《通信線路工程》在我院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因此,建設《通信線路工程》“三層次、七子庫”精品資源共享課將會有效地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建設內容
校企共建、校校共建、師生共建《通信線路工程》“三層次、七子庫”精品資源共享課。三層次是指基礎層、支撐層、應用層,七子庫包含技術標準庫、職業信息庫、專業建設庫、素材資源庫、課程資源庫、就業信息庫、培訓認證庫。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滿足教師靈活搭建課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需求。課程資源種類豐富,包括文本、課件、微課、視頻、動畫、圖片、音頻等類型,資源將建成近800余條。資源將應用到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滿足個性化及課外延伸學習;促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極大提高。
同時,本專業專任教師與大唐邦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山東職業學院、本專業畢業生及在校生共建了本課程的網絡學習平臺,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88021925.html。該網絡學習平臺可以供給學生、本院教師、同行院校教師及學生、企業、畢業生等共享使用。學習平臺的共建共享,體現了學校之間、師生之間、校企之間的協同創新,加強了各類合作;滿足了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鞏固的不同需要,有力地推進了本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三、建設思路
1.課程設計
通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理實并重、虛實結合、知識技能與職業素養并重的課程設計,增強教師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職業教育教學目標落地。
2.教學模式
本課程采用“工序引領、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線上線下混合、項目導向等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的轉變,提高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3.資源建設
通過完善及新建資源,最終形成集視頻、音頻、動畫、PPT、文本、圖片等類型齊全、資源豐富的800余條資源,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及課外拓展學習、提升教師資源的開發與建設能力。
四、建設內容
1.課程設計
圍繞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按照“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基于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來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按崗位指向劃分課程模塊,在研究確立典型工作任務及相關性的基礎上構建課程模塊,使職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在結構上完整系統化。
2.資源開發
本課程針對不同的教學載體項目和不同的教學環節開發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學載體項目,內容包括更新的教案、授課PPT、考核評價表、教學案例、多媒體資源(動畫、視頻、音頻、圖片)、工種包、案例包、習題與答案等。學生的學習資源:包括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新增的知識點案例、綜合案例、企業案例、自主學習課件等。
3.平臺建設
由企業行業專家、本校專任教師、兄弟院校專任教師、畢業生、在校生多方共同參與資源平臺的建設,按照“做好頂層設計、運用先進技術支撐、實施開放式管理、采用網絡運行、實現平臺共建共享”的原則,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采用邊建邊用邊優化、邊更新邊拓展邊融合的原則搭建教學資源平臺。
五、建設意義
《通信線路工程》“三層次、七子庫”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對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在PC+移動端的課程完美結合,滿足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各個基本資源建設、拓展資源建設、作業考試系統和交流工具。同時,可提升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整體水平,加快課程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有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任佳.高職通信專業教學資源庫的開發與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2).
[2]周訓斌.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