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28-03
一、課程背景與需求分析
(一)課程背景
容桂小學是街道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依據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多元智能理論”建立起了“多元優勢教育體系”,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文件精神,我校又建立起了“多元優勢體系”,以“容美立人”為校訓,以“多元和韻,優勢勵人”為辦學理念,在管理、德育、課程教學、科研等方面都結出了豐碩的成果。繼往開來,學校急需與大美育相適應的“課程”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于是與美育相適配的“和韻課程”應運而生。
(二)需求分析
1.改革趨勢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地優秀文化的教育,呼喚學校內部的課程建設,學校的課改成為當務之急。
2.學生發展的需求。學校教育要創設適合每一個孩子發展的教育,適應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求學校必須豐富課程設置,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3.智能“遷移”的作用。學生一項智能得到了弘揚和發展,將極大的樹立其自信心,這時將產生智能的“遷移”作用,其它項智能將被激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4.集團發展的支持。作為育美教育集團的成員校,容桂小學將共享育美教育集團的品牌影響力,借助華師大課改實驗校的推動力,拓展學校發展空間,拓寬師生成長道路,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二、課程理念與目標
(一)理念系統
對應學校的“多元和韻,優勢勵人”辦學理念,學校的課程核心理念是“多元和,韻美童年”。
辦學理念闡釋:
“多元和韻、優勢勵人”的辦學理念,體現了學校繼承和發展多元優勢教育的成果,同時緊扣美育精神,“多元和韻”培養多元和諧的美,“優勢勵人”是指以學生各自的優點、特長來激勵自己不斷成長。
和韻課程闡釋:
容桂小學的“多元優勢教育——和韻課程”的“和”指的是“和諧”;“韻”的本意是指“和諧的聲音”即和諧而有節奏的悠揚之聲。也指風度、風致,情趣,意味;亦指高尚、有品位、美麗之意。“和韻課程”指的是我校“多元優勢教育的美育課程”。
容桂小學的“多元優勢教育——和韻課程”還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的整合:
1.聚焦核心素養。為了適應國際趨勢和國家要求,促進容桂小學學生的持續發展或終身發展。韻課程堅持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根本指向,促進兒童在面對自然和置身現代社會中具有良好的智力、身體、心理和個性自主,具有和諧人際交往、積極社群參與和友好的環境意識的能力。
2.深化學校特色。韻課程的建構依托學校已有的特色項目,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教育、英語特色教育等,但又需要進一步深化這些項目的教育內涵,整合韻美的要素,使其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發揮綜合性的作用。
3.促進課程統整。根據教育部課改的精神,學校韻課程必須立足學校實際,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美”為要素,力求國家課程校本化,促進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的整合,促進學校課程之間、學科之間的整合,促進學校課程和校外資源的整合。
(二)育人目標與課程目標
育人目標:培養悅納自我、關愛社群、理解自然,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中國小公民。
和韻課程實施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造有趣而靈動的課堂。
2.通過課改,提高課堂質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維的獨立性,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更快提高。
3.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積極探索教師的角色意識,當好課堂的“導學”,而不是“演員”;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流程,在學校總的指導思想下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4.形成科學的評價觀和多元評價機制,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推動器,建立一套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三、課程模塊與結構
(一)課程體系
學校的和韻課程,以“人與自我的和諧——省——悟之韻”;“人與社會的和諧——群——諧之韻”;“人與自然的和諧——物——靈之韻”三大板塊。
(二)課程內容
和韻課程按人的身心成長規律進行分類對應課程如下:
拓展性選修課程簡稱為“一站、二網、十隊、二十組”的社團活動課程。
(三)課程活動節日化、主題化
1.課程活動節日化。學校每學期原則上開展四節活動: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體育節。原則上每學期舉辦兩節,每項節,可承包給每位教師或某幾位教師,亦可承包給某個科組,由其設計方案和命名,并組織活動。
2.課程活動主題化。有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有教務處和德育處和年級組共同組織實施。
以上規劃的校本課程,部分已編輯教材并實施,大部分教材仍未編輯,需要在學校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組織骨干教師,認真編寫。經過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團隊審核通過后,印刷成校本教材,從而不斷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1.國家課程。
(1)除綜合實踐活動課外,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體育、音樂、美術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范圍內。每學年上課時間35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安排傳統活動、運動會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