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乾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已經廣泛應用于當下的教學領域中,它具有較高的交互性與靈活性,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將交互式電子白板引入到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有利于為教師構建出一個更加靈活的平臺,豐富美術教學的手段與內容并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在了解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定義后就欣賞課中小學美術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模式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 ?欣賞課 ?小學美術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小學美術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模式的研究(QJK135D627)。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221-02
1.交互式電子白板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而產生的新興產物,它是一種展示工具,主要是通過運行專門的應用程序構造出一個大屏幕并營造出一個交互式的操作情境。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電腦建立通訊關系,通過連接計算機與投影儀將呈現的內容投影到屏幕上,使用者可以利用電子筆在白板上進行操作,并對文件進行編輯、注釋、保存等各項操作。目前,該技術對于現代化辦公以及教學領域都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提高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質量是踐行新時代教育理念的需要。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僅通過課件來向學生展示各類美術作品,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感受到美術的真諦,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知識。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出現很好地改變了傳統美術教學中的弊端,它使課堂的互動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互聯網將各種媒體素材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與教師間能夠更好的交流互動,從而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樣化,教學效果也更加高效。
2.欣賞課中小學美術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模式的優勢
2.1調動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生共鳴
在小學美術的欣賞課上,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相關內容的圖片、影像等,使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教學環節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并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年級《動植物欣賞》這一課時,便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一些學生熟知的動物與植物圖片或者是視頻并向學生提問,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圖文并茂的展示,也可以配上適當的音樂,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去觀察、去了解動植物的外貌特征與生活習性。另外,電子白板還可以對展示的內容進行編輯與保存,也可以重復播放,這樣極大的節省了教學時間??梢?,交互式電子白板有利于將教學中“導”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
2.2 活躍學生思維,使教學更加動態化
利用交互式電子白班是,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筆直接在屏幕上進行操作,這就避免了傳統演示過程中的繁瑣,使教學更加高效化,而學生也會驚嘆于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也會更加踴躍的回答問題并參與到互動中來,這也使教師在示范教學內容時更加具有動態性。例如在講解五年級《美麗的紋樣》時,教師便可以在白板上向學生展示各種紋樣,并可以將學生所設計的紋樣作品用白板的拍照功能進行保存后展示,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
2.3教學環節更加具有靈活性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習慣運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來制作教學課件,但是PPT的圖片較多且制作復雜,教師在上課時要有序的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但是當教學中出現突發狀況需要調整教學方案時,PPT的順序很難及時做出調整。而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回答直接進行操作并迅速將內容進行跳轉,因此使教學也變得更加靈活多變。
3.欣賞課中小學美術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模式的有效舉措
3.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交互式電子白板走入課堂,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還活躍了課堂恩為,同時可以從多方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合理的創設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其中。例如在講解美術《花兒朵朵》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相關的歌曲,并在歌曲中向學生們展示出各式各樣的花朵。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以加深學生對花朵的印象,并引起學生的創造激情與想象力。
3.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
作為美術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這時就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圖片、音頻等,從而刺激學生各方面的感官,激發學生自主創造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創作,而這些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創作氛圍。例如講解《秋天的圖畫》時,教師便可以通過鋼琴曲《秋日私語》使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秋日的美景,也可以播放一些落葉或楓葉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從不同層面來加強感受。只有學生處在良好的創造環境下才能更好的投入創造,才能更好的感受美術。
3.3在課后展開積極的探究
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時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并掌握該技術,因此教師要不斷的拓展信息渠道,鼓勵學生積極的展示自己,以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當下,網絡資源異常豐富,教師要提高自身獲取、整合資源的能力,在課后要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探究。例如講解《家鄉古建筑》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當地的建筑特征以及采取這樣手法的原因,使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了解不同建筑的特征與優勢,并發掘其藝術特性。這樣的過程也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與合作探究能力,并為其藝術創作積累素材。在課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的不同;南方建筑與北方建筑的不同,并鼓勵學生嘗試去創造建筑圖樣。通過這樣的課后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創造與思考能力,使學生意識到美術來源于生活,從而養成多觀察的好習慣并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鄧穎晶.小學美術教學探析[J].成才之路,2014(15):79.
[2]王世軍.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美術教育研究,2014(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