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玲
[摘 要]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美術教師一致的追求。要想使學生的美術學習更加有效,教師就要注重把美術與生活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等等。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56
美術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一項基礎學科,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美術技巧的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是從美術知識與技能方面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導致美術課堂低效現象的發生。那么,如何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美術教學要貼近生活
美術與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例如,蘇少版四年級《車》一課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了解人類造車的發展歷程,并從中感悟車與人類生活之間的聯系。車作為人類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結合生活說說自己對“車”的了解。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從人力面包車、馬車、自行車、汽車說到了各種各樣的車及其特點,尤其是一些對現代汽車有研究的學生,他們興趣十足。在此基礎上,筆者再讓學生結合車的構造、功能、材質、作用等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并畫出自己喜歡的汽車。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筆者沒有就車的構造、材質、外形等做過多的講解,一切由學生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鏈接生活,不僅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且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美術學習的無限樂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光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各種問題,提高美術學習能力。
例如,蘇少版三年級《鳥與飛禽》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鳥與飛禽在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以及演變過程方面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筆者主要借助鳥與飛禽的實物圖片進行展示,供學生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鳥與飛禽在外形(頭、頸、翅膀、身體)上有什么區別;自己喜歡哪些鳥類與飛禽,原因是什么。學生認真觀察后,不僅了解了鳥類與飛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而且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筆者主要從指導學生對比觀察入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鳥類與飛禽的區別,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由此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事物,使學生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從而為學生作畫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目的。
三、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
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就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美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改正錯誤,樹立學好美術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
例如,蘇少版三年級《想象中的飛機》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欣賞、收集、研究新型飛機的圖片資料等過程,激發學生對未來社會科技領域的渴望與追求,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筆者首先讓學生欣賞多媒體圖片和自己搜集到的飛機圖片,并且要求學生說說每種類型的飛機的功能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出自己想象中的飛機的樣子與功能,并把它畫下來。在學生完成作品以后,筆者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上面。由于每個學生想象的飛機是不一樣的,他們畫出來的作品也有著千差萬別,所以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成果,并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認可。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時也會更有動力和信心。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筆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點,依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水平予以相應的評價。如此一來,學生對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感受更深刻,學習更有勁,有效提高了美術學習效果。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把美術學習與學生生活孤立地分割開來,而應把美術與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長此以往,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