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碩

【摘要】工程軟件應用是高等院校橋梁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概述了國內外橋梁工程軟件發展與課程建設現狀,提出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系列改革,探索橋梁工程軟件應用課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培養學生利用工程軟件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橋梁工程 ?工程軟件應用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教學模式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中南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jy30)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50-02
近年來,隨著設計理念、施工技術與新材料、新工藝的飛躍發展,現代橋梁結構朝著大型化、輕型化、復雜化的趨勢大步邁進,橋梁跨徑被不斷刷新,新的橋梁體系也不斷涌現。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步,橋梁工程結構分析軟件已成為從事橋梁結構研究、設計與施工的重要手段,熟練掌握工程軟件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必備技能。對于在校學生而言,橋梁工程軟件應用課程是橋梁工程專業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必修課程,課程教學一般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上學期進行。
目前,國家正大力提倡一帶一路建設,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適應中國橋梁建設的飛速發展,同時保證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培養熟練掌握結構分析軟件的卓越橋梁工程師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中國實現從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跨越的必需。
一、橋梁工程專業工程軟件應用課程存在的問題
工程軟件應用是橋梁工程專業的重要應用型基礎課程,其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緊密相連,其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還會影響到學生在實際工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教育體制、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橋梁工程軟件應用課程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前修課程不足
本科生尚未開設有限元基本原理、靜動力分析方法等課程,學生對有限元理論缺乏基本的了解,預備知識不足,學習基礎薄弱。
(2)實踐教學缺失
可選教材少,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枯燥,多偏重于理論介紹或操作講解,分析、判斷、糾錯的實踐教學嚴重缺失,與實際工程應用結合較少。
(3)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且繁雜,學習難度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4)學習方式不合理
學習中過于依賴軟件,較多側重于建模學習,缺少對問題和原理的思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弱,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嚴重脫節。
(5)考核方式有待改進
題目差異性小,抄襲、照搬情況存在,學習質量難以保證。
二、國內外橋梁工程軟件發展與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1)橋梁結構分析軟件發展概況
國外開發橋梁結構分析軟件較早,且經過幾十年的連續研發,國外橋梁結構分析軟件已較為成熟,商業化程度較高,知名的橋梁專用軟件種類較多(如Sofistik、Lusas、TDVRm2006、MIDAS/Civil等),通用軟件(如ANSYS、ABQUS、SAP2000等)的土木工程模塊產品在橋梁結構分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國內結構分析軟件的研發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計算機資源稀少,且算法語言單一,雖開發了一些簡單程序,但應用范圍小,且尚未達到專業計算程序的水準。90年代,將圖形可視化應用于程序前后處理,達到橋梁專業發展的高峰。目前,國內開發的橋梁結構分析軟件已較為成熟與完善,廣泛應用于橋梁設計、施工控制、試驗檢測與災害分析,現正朝著空間梁格、系統耦合仿真、非線性動力分析、實體建模等方面發展。
(2)課程建設現狀
有限元理論是計算機輔助工程和數值仿真的基礎,也是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普遍開設有限元基礎理論課程,可供本科生選修;而國內高校中,有限元理論課程一般針對研究生開設,單獨為本科生開設有限元課程的還不多見。由于前修課程不足,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使得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此外,國外高校中,工程軟件應用課程一般融入結構分析或結構設計課程之中,要求學生根據設計要求,立足設計規范,主動掌握工程分析軟件。國內高校中,有限元基礎原理、結構設計分析、工程軟件應用課程相對比較獨立,課程間聯系性不強,不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
(3)教學現狀
橋梁工程軟件應用課程的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內容多,包括平面結構與空間結構,建模方式靈活,單元種類多樣。然而,一般學校安排的教學課時都較少,與之對應的數學、力學等基礎課程的課時也不斷壓縮,導致學生沒有打好扎實的基本功。
目前,國內的授課方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針對教材內容,以課堂灌輸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大大降低。同時,由于不理解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思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多地偏重于軟件操作,而對計算原理缺少深入思考,對模型計算結果缺乏分析判斷能力。
三、課程改革措施探索
(1)課程大綱改革
調研國內外橋梁工程軟件應用相關課程的開設與教學情況,進行深入對比分析,引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制定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橋梁工程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大綱。
(2)教材與教學內容改革
結合有限元理論方法與實踐應用,打破以往教材的局限,分別從桿系結構、梁式結構、板殼結構、體結構等不同方面進行課堂講解。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案例教學,建立實橋工程庫,選取典型橋梁結構進行示范教學(見圖1)。
(3)教學方法改革
改變傳統的多媒體教學加學生上機練習的教學方式,采用上機與授課同步進行,采用工程實例驅動、互動教學方式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對接,利于學生根據授課進度同時熟練操作,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擴展傳統教學方式,充分 ? 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設立相關課程網頁,布置實際橋梁結構的分析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4)考核方式改革
該課程為應用型課程,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尤為重要。考核應分為三部分: 日常出勤與課堂學習情況占總成績的30%,理論考試占30%,實橋建模上機操作占40%,其中理論考試主要考查建模原理、建模方式、荷載組合、結構驗算項目等內容,建模上機操作限時進行,題目與計算參數隨機抽取,避免抄襲照搬。
(5)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課外組織橋梁建模比賽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激發學習熱情;加強與設計、施工單位聯系,增加社會實踐與參觀實習機會。
四、結論
本課題根據橋梁工程專業工程軟件應用課程的困境與存在問題,提出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系列改革,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橋梁結構建模分析互相融合,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深造或工作打下牢固基礎。該課程對于復雜橋梁結構分析、橋梁精細化分析以及橋梁創新有重要意義,對其進行教學改革、探索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十分必要,同時也是土木工程教學領域所面臨的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張鳳榮.淺談當前電算化在橋梁工程中的作用[J].中國外資,2012(24):96.
[2]羅玲.基于程序和實例化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3(20): 245-246
作者簡介:
劉文碩(1985-),女, 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橋梁工程方向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