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霞
【摘要】現在的小學生作文普遍缺乏真實性,缺少個性化。套用法是最常見的,閉門造房子,在同一個工程師的輔導下,面對著相同的寫作材料,只能作虛假的作文。久而久之,小學生對寫作就缺乏主動性。試想,對一個整天關在教室里或家里,面對著一大堆作業的孩子,怎能寫出“清如許”的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因此,筆者認為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孩子們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們積極參與生活,關注生活,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因為生活是創作的本源,只有堅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把作文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做到“源頭時有活水來”。
【關鍵詞】關注生活 ?學生作文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項目編號:JZ170453(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的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10-01
一、拓寬生活內容,跳出課堂小圈子
第一,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走進社會。學生的日常活動范圍非常小,形式單一,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坐在教室上課,很少與社會生活相接觸,基本沒有生活經驗,寫作文時就缺少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因此,一定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引起他們對生活的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寫作欲望。老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盡可能多的接觸社會和生活,豐富他們的閱歷和生活素材。此外,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比如興趣小組活動和社會調查等,并在事后通過日記的形式把相關內容記錄下來,為后續的作文寫作打好鋪墊。
第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外,老師還應該讓學生留心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經常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起初,學生可能不知道怎么去觀察和記錄,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引導和示范。比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日記,在記錄事件的基本情況外,還附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往往可以做到對生活實際的觀察和記錄,在鍛煉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同時,徹底解決“無米之炊”的難題。
二、加強閱讀積累,跳出教材小書本
閱讀教學是為作文教學服務的,作文教學依賴于閱讀教學,好的閱讀文章是作者生活的提煉,是提供課外寫作的好材料:
(1)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
①仿寫是最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從低年級的一句話到中年級的一段話,再到高年級的幾段話直至一篇文章習作方法的模仿學習。如:
仿句: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
____來了,___荷葉________……(《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仿段:熟透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的咧開了嘴,有的……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悅。(《石榴》)
熟透的( )高興地笑了,有的……有的……
只要對閱讀文章仔細研究,大部分課文都可以仿寫,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學句學段學文的習慣。老師沒有說,他們就告訴我可以寫什么了。
②續寫。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來編寫后續內容,這對學生的想象、聯想和內容編寫能力都有很好的鍛煉。
(2)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把知識形成最終的寫作能力,就必須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三、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擴大寫作范圍
學生的生活內容相對單調,其大多都在學校和家兩點一線間活動,所以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內容非常有限。如果只是單純按照要求來對作文寫作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就容易對作文寫作失去興趣,甚至是對寫作方法和技巧的硬搬死套,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枯燥乏味了。只有充滿活力,且有真實生活寫照的作文,才會受人歡迎,那么該如何擴大寫作范圍,激勵寫作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抓住時機寫作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于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寫作文,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2)作文命題應開放。作文命題一方面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最好是以學生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內容來命題,另一方面可以進行開放式的命題作文,讓學生可以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作文寫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本源。只有讓小學生更貼近生活,多接觸大自然,把學、做、寫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使他們的作文成為一汪汪富有生命力的“活水”!
參考文獻:
[1]李志恒.關注多彩生活 提升作文水平[J].甘肅教育, 2015(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