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應東
【摘要】陶行知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其“生活教育思想”在眾多科目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研究。本文主要探討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生活教育”問題,主要從“生活教育”概述、“生活教育”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啟示、初中歷史教學中“生活教育”具體實踐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38-02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是唐朝魏征向李世民的諫言,其廣為流傳,尤其是其中的“以史為鏡”,告訴我們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為當前社會發展以及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從歷史觀出發,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時刻謹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并將其用于實際教學中,以下就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生活教育”問題進行分析。
一、“生活教育”概述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指出:“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的提高、進步而教育”以及“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生活教育”中,生活決定教育,而教育又反過來影響生活,并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因而需要充分依靠教育力量推動生活的改變。“生活教育”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以及“教學做合一”[1]。
二、“生活教育”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啟示
“生活教育”對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發。比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當地歷史文化、歷史教材等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歷史知識;“生活教育”理念中,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對各類歷史素材的搜集與整理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態度,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還可以設置相關懸念,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教學的興趣,進一步幫助學生轉變對初中歷史學習的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也能夠將歷史教育用于實際生活中。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生活教育”的具體實踐
1.從生活中搜集歷史題材,將其與歷史教材有效融合
(1)理論分析
“生活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各類歷史素材,然后尊重歷史客觀發展規律,將正確的歷史素材應用到實際歷史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快速記住相關知識點,有利于歷史教學的順利開展。
(2)實例分析
比如,人教版初中歷史中第4課為《夏商西周的興亡》,主要講解的是奴隸社會夏商周的興起與滅亡,實際教學中可從學生喜歡的《封神榜》入手進行講解,《封神榜》主要講解的就是商紂王昏庸無道,設置酒池肉林,使用炮烙酷刑,姜太公輔助周文王、周武王興建周朝的一段歷史。實際教學中通過這一電視劇的引入,學生學習興趣會明顯提高。教學中通過引入電視劇,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商朝興亡的原因[2]。
2.注重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理論分析
網絡資源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多素材,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網絡資源的篩選,保證搜集的歷史資料符合客觀事實。借助于網絡可獲取更多資源,對于學生理解某一歷史時代的社會背景具有重要作用。
(2)實例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第1課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教學之前,教師可從網絡搜索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紀錄片,在正式開始歷史教學前,可播放上述視頻,播放視頻期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視頻觀看完成后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等,提醒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3.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歷史
(1)理論分析
歷史教學中,從身邊尋找“歷史”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長期以來,這種教學主要局限于教師方面,學生從身邊生活中尋找“歷史”內容涉及較少,對此,歷史教師應鼓勵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歷史”。
(2)實例分析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第18課《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教學中,有學生指出他去過西安,還爬過驪山,驪山上有一處景區為“兵諫亭”,也就是我國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地。通過鼓勵學生搜集身邊的歷史,可豐富歷史教學素材。
“生活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實際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善于從身邊搜集各類歷史素材,并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提高歷史教學的趣味性與真實性,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顧婷.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生活教育”[J].學周刊,2018(28):127-128.
[2]段忠明.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意義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8(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