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鮮
【摘要】本文針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問題,分析得出應在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的觀點,并對此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職學生 ?會計專業 ?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50-01
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大力辦好職業院校,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那么,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對中職教育的新需求。下面就來談談我對“互動教學”在中職會計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一、現中職學生問題多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我校被抽查的230名同學中,有68名同學(近30%)的家庭有不同程度的問題,留守、單親、離異、家庭重組、孤兒各為29人、13人、9人、16人、1人。家庭對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個性一旦形成,很難做調整。
2.素質教育落實困難。雖然國家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很多家長和老師的思想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上。長期以往,學習“后進生”就被放棄,他們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越來越叛逆,厭惡學習,進入了可怕的惡性循環。
3.中職學生的自我調節、控制的意識和能力較弱。很多中職學生以零食當飯,不會合理安排生活費,不能主動整理內務;學習上很被動,大概只有30%左右的同學能主動配合老師,認真學習。
二、“互動教學”方式及其作用分析
1.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第一,教師可以利用心錨效應為學生設置“教學開關”。為了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應在課前先與學生溝通好。會計知識,特別是會計基礎知識是相對枯燥的。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出現發呆、瞌睡等,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教學開關。及時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大家邊拍手邊說:“棒!棒!你真棒!”這樣能再次聚集學生注意力,一舉兩得!
第二,課堂上教師應保持“精氣神”,使用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與學生進行互動。都說“臉是一個人的風水”,老師更是如此。老師面帶笑容走進教室,學生就會自然地接受老師,想跟著老師學知識。幽默是調節課堂氣氛的潤滑劑,有時適當摻方言或者學生感興趣的流行語,就能起效。同時,教師的肢體語言也很關鍵,適時接近學生,可以用握手、輕拍肩膀的方式與學生交流,給以學生鼓勵。
第三,教師備課要充分。在教學時合理使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把生活中的案例做成動畫的形式,或者選取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穿插于課程中。
2.學生和學生的互動。
第一,老師應組織學生互相討論、交流。利用分組教學法,復習時在組內每人分享舊知識點。學生在組內互相討論有疑惑的知識點,互相討論、檢查、批改課堂練習之后,各組之間分享交流。讓學生學懂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在《會計基礎》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情境模擬表演:
首先,課前分好組,安排學生準備道具,各自選好自己在公司的職務。
其次,安排學生收集和整理:
采購方:采購人員負責材料采購,獲取發票,聯系運輸公司;倉庫管理人員負責材料驗收入庫,填制入庫單;會計人員對發票等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填制憑證等賬務處理。
銷售方:銷售人員負責業務洽談,開具發票;倉庫管理人員負責商品出庫,填制出庫單;會計人員負責對發票等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填制憑證等賬務處理。
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制造企業各業務知識進行復習,還能體驗公司業務操作流程,提高合作意識和能力。
3.學生和社會的互動。
第一,教師要給學生布置社會實踐作業。學習個人所得稅時,布置他們去了解國家的政策法規,向家人了解收入及繳稅情況、收入的構成情況,做好記錄。
第二,學校和教師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理論結合實際。《收銀實務》課上到沃爾瑪超市參觀學習,《會計實訓》課上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參觀,最后一個學期到企業去實習。
三、“互動教學”應用于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1.由于會計基礎學科理論性強,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互動教學。多數理論知識需要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由學生去理解和記憶。
2.如果反復使用同樣的互動方式,學生會出現厭煩的心理,所以需要我們在互動方式上不斷創新。而創新互動方式對教師要求較高,需要教師隨時保持不斷思考和學習的狀態,這對教師來說是個考驗。
3.學校資源條件有限。首先,師生配比低,很多老師要承擔每周24節課的教學任務,負責班級管理,還要配合學校完成其他的工作任務,很難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互動教學的備課。其次,考慮學生的安全,較難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學習活動。
可見,盡管應用“互動教學”會有困難,但它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主人翁的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去思考和創新“互動教學”方式,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文濤.教育實習的實踐與創新[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3